每次結果都不一樣,會如何?

       今天刷視頻,看到劉慈欣的封神之作《三體》開始被搬上了銀幕,預告片已經出現。這讓我感到很高興,終於可以看到真人版的小說了。當然,具體能否拍成小說中的那樣,只能慢慢等待播放才能知道。

        不知你是否記得,在《三體》中有這麼一段:汪淼教授突然在一天發現了莫名“倒計時”。由此,開始用各種方式研究這是什麼的倒計時。同時他也聽說了很多科學家同行莫名的自殺,其中的原因也不清楚。汪淼開始追查這個倒計時。最後慢慢展開了“三體人”的祕密,讓我們知道了科學家們集體奔潰的主要兇手就是“三體人”,造成這個困局的方式就是用“質子”破壞科學的研究,讓科學家所研究的知識再也無用武之地。很多科學家,在自殺之前紛紛喊出了“物理已死”,這其實就是指出了其中的困境:現有的物理定律、公理已經不準確,或者說無法利用現有的已知條件,去推導下一步的知識,因爲你所推導的內容,每次結果都不一樣,無規律可言。一切歸於混沌,讓科學家不知道哪一次的結果纔是正確的。

        曾有人以這個問題詢問一名科研人員,出現這樣的情況,科研人員會發瘋嗎?他回答:不會,科學家就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氣和決心,出現未知的現象,應該感到興奮和激動,又發現了一片未知領域,應勇往直前進行探索,而不是變瘋或自殺。聽了此種解釋,當時我覺得也很對,但今天再回頭想想,似乎也有不足。

         科學家探索世界不假,但是每次的測試結果都不一樣,你的方向和標準如何確定?就算你終其一生,都在排除其中未知,但是每次的結果顯示你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如何選擇?當然你可以告知後來者哪些不行,但後來者測試的結果和你的也不一樣,如何讓後來者判斷你排除的是否準確?

       這可能纔是科學家們奔潰自殺的原因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