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

所謂“雙減”,其目的無非就是減輕學生負擔。減的是學生作業的數量,而非質量。所以,對於“雙減”,我們該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在質量方面,不但不減,還要增加。通知中說“ 高年級學生書面作業量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低年級學生不要求佈置書面作業。”這就有點意思了。學生作業不超過一個小時,這實際上是一句非常籠統的話,要知道每個學生的實際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學習習慣好,完成作業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我們更應該考慮到學習動力不足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都不是很好,對於它們而言,別人十五分鐘就能夠完成的作業,他們可能一個小時都完成不了。所以,在考慮時間設定的同時,作爲老師,更應該實際情況考慮一下每一個學生的實情。我們常說“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因爲學生的實際有所不同。我覺得,根據學生的實際設定不同的作業纔是作爲合情合理的做法。效率高的孩子,難度可以適當增加,以鍛鍊他們的思考能力;習慣不好的孩子,可以通過作業來培養他們的學習慣;對於粗心大意的孩子,可以在細心方面加強鍛鍊。總之“看人下菜”才能讓每一個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穫。最後,老師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努力只有得到老師的肯定,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纔會在學習中真正戰勝自己,取得進步。

其二,理清作業的內涵。那語文學習爲例。學習語文其實就是培養學生聽、說、度、寫的能力。而在實際中,我們們在作業的佈置上恰恰講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其次纔是讀、說與聽,就上面的順序而言,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之弱的原因。不會傾聽,意味在老師講課時容易走神,或者抓不住重點;就意味着在表達時語言上毫無邏輯。所以作業不該只有些的部分,應該注重學生課後,聽與說的訓練。讀,要讀出情感,這當然需要家長的配合。當然,如果家長真的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我想他們是很願意與孩子一塊學習,一誇進步的。

讓作業有趣起來。我也有兒子,我的兒子學習成績很一般,我記得無論孩子是在小學還在中學時,每每完成作業,那簡直要了命了。正所謂沒有作業時“母慈子孝”,一有作業“雞飛狗跳”。孩子怕做作業,不想做作業,首先是多、難,其次就是無趣。我們爲什麼不能講作業設計的豐富多彩些?有人可能說,作業好能夠有趣?那就別讀書了。讀書是一件喫苦的事,這我從來不否認,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學生有自己的年齡特點,不同年齡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學生心理年齡的特點去設計作業,不是更加科學嗎?小孩子愛玩,那就以遊戲爲主,在玩中學;年齡稍大一些,注意力能夠集中些,爲什麼不佈置一些觀察或者社會調查類型的作業呢?這種社會調查類型的作業可能寫的內容並不多,但是很容易積累學生的社會經驗。如果是小組合作類型的作業,更加容易激發每一位成員的成就感,增加團隊的凝聚力,何樂而不爲?

當然,學生負擔減輕的同時,對於老師在佈置作業方面就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作爲教育工作者,從我們從事這一行業的那一天,就決定了我們工作的艱辛,只要通過努力能夠真正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我想,我們真沒有什麼可埋怨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