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远方(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五月份的时候,曾去过河南,见识过北方的雨(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真正的远方哦)。不同于江南的雨,“呼啦啦”就来了,一阵暴雨,噼里啪啦,颇像一位性格刚烈的妇人,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之后雨过天晴,仿佛不曾下过雨一样。在开封、洛阳、郑州,其地面也不同于南方,一下雨而淤积烂泥,泥泞不堪,这地面却是河沙地,穿着布鞋也可以行走。不同于南方的风,五月的风,风和日丽,仍然滞留在春风吹拂的意境里,颇像母亲的手,或者情人的手在轻柔地爱怜的抚摸你的脸颊;而这里的风狂野许多,肆无忌惮许多,粗犷的“嚣张”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飞沙走石,叫你睁不开眼睛,一会儿功夫,眼睛里,鼻子里,耳朵里被无孔不入的沙粒涩得非常难受,眼泪鼻涕一大把,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其实不是。这风!威风凛凛,昏天黑地的风啊!从南方到北方,这是第一个下马威吧?

或许是这风这雨的原因,看这里的少男少女,只能看背面,挺拔,苗条,笔直,女孩婀娜身姿,男孩玉树临风,若看前面,总是皮打皱,粗糙,不光滑,仿佛是南方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看惯了家乡女子的妩媚,白皙,水灵灵的,很是惊讶——他们或她们的皮肤为啥如此黝黑呢?即便有稍微好点的,也带着高原红,黑里透着红。便无端的想起家乡的女子,想起这江南的风,江南的雨的种种好来。是的哟!因这风的多情,这雨的多情,孕育了江南女子特有的温情脉脉,特有的聪慧灵性,特有的温柔韵味,女孩子是水做的嘛!《红楼梦》里的众多女孩子,个个出众,人人秀外慧中,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们就出生在金陵嘛!大牌主角林黛玉出生在苏州,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焉能不鹤立鸡群么?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人是北方人吧?江南的春的确是好,妙不可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构成这无限美好的春光是风和雨,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是与这春光一般灿烂的江南女子。“能不忆江南?”无论怎样的景,人是唱主角的,即便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若姑娘小伙不咋滴,谁都会讨厌,不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余以为这江南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发出“千万和春住”的感慨,是因为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女孩子吧?

来到北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三很不习惯这里的饮食。大米饭也不能说没有,但唱主角的是面食,最难咽的是炒面,干巴巴的,好像小时候搞“忆苦思甜”活动,吃糠粑粑一样。也不能说没有收获,之前没有喝过啤酒,尤其是散装的,热情豪爽的主人招待大碗喝啤酒,一口喝下去,浓郁的潲水味差点弄出眼泪,吐也不好,不吐也不好。拼命忍住,拼命咽下去,比较奇怪,如此这般几回,后来居然爱上了。可见“爱也不容易的!”那小笼汤包特别好吃,一口咬下去,油水溢满嘴角,时至今日,或许是那印象太好,山三仍然喜欢吃小笼包,只是比北方的差远了,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诗人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是的,“初见”总是美好的,难忘的,沉淀成岁月中那金色的一抹亮色;但岁月匆匆,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不散的人生,“散”才是惟其美好的真实注脚!

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游了少林寺。那时候,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仿佛一个铁屋子打开了一扇窗,阳光照进来,春风吹进来,美女飘进来,人们沸腾了,活络了,相告了。看多了千篇一律的老电影,换了全新的口味,多新鲜啊!夸张地说,改革开放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吧?当然不是,但山三内心里认为是的。自此,少林寺成为心中的圣殿,什么时候去看看呢?终于来到心仪已久的圣地,能不心满意足,看个够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