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學校的教育

除了家庭,學校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地方。現代社會,小學、中學和高中,大部分的孩子要在學校中生活十餘年。加上之前的幼兒園和大學,有的孩子甚至要在學校上二十餘年學。

因爲有些父母要忙於生計,學校教育的時間甚至超過家庭。所以學校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認爲,教育對兒童的發展影響最大。

-1-教育爲了什麼?

《自卑與超越》說:教育在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目的。

歐洲教育史上,起初只有王子和貴族們能夠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那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皇族和貴族;

宗教興起,宗教機構接管了教育事業,少數一些人可以經過選拔培養學習神學、藝術、科學或是專業技能,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精英;

工業革命來臨,要求工人們會閱讀、會寫作,還要會做算術,由此出現了今天的我們所熟知的公立學校,教育的目的是提供技能;

現在教育已基本普及,佔據主流的教育理念認爲,教育的目的是讓兒童學會爲自己思考,應該讓他們接觸瞭解文學、藝術和科學,併成長爲有能力分享整個人類文化,併爲之做出貢獻的人。


阿德勒認爲:學校是家庭的延伸。當父母沒有能力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培養他們掌握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時,學校就是教育最好的地方。

-2-教師的角色是什麼?

我們一般都認爲,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傳授知識,但阿德勒認爲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教會學生們謀生,也能引導他們爲人類造福。

教師應該贏得孩子們的關注。

教師應該像孩子的母親一樣——和孩子建立紐帶,贏取他們的關注。而最糟糕的手段就是批評責備學生,這隻會讓孩子更加討厭學校。

教師要激發孩子的興趣。

教師應該利用孩子產生的一切興趣去誘導他們。先了解孩子之前的興趣所在,並讓他們相信自己既然能在那些興趣上取得成功,在其他興趣上也是一樣;然後培養出其他興趣。


當孩子走出家庭、第一次跨入校園,他面臨的是一次社會生活的新考驗,一次在成長過程中暴露所有弱點的考驗。他們必須在較以前更爲廣闊的領域展開合作。

因此教師的職責就在於發現學生的困難,糾正家長的錯誤。

-3-學校教育的課題

《自卑與超越》說:學校教育要處理好競爭、智商、天分等課題。

課堂裏是合作不是競爭。

現代教育的弊端就是唯分數論,通過考試、排名、競爭來傳授知識。阿德勒認爲,整個求學生涯中競爭意識不斷強化。這是孩子的不幸,不管是在競爭中出人頭地,還是落於人後、心灰意冷,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在競爭下孩子的關注點都始終集中在自己身上。他們的生活目標不是奉獻與幫助,而是爲自己爭取一切可能。

而一個班級,也應該像家庭一樣是個整體,其中的每個成員都是平等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對別人感興趣,並享受合作。

智商不是命運而是改變的可能。

不應將智商看成是命運或遺傳天分所定,對兒童的未來成就產生限制。阿德勒認爲:教育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兒童的極限,而在於他們的自我設限。

所以智商測試應該只用於探明兒童的困難所在,以便找到辦法克服它。教師在教育中應該做的是盡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和學習興趣,要相信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能進步。並且大部分孩子只要不斷努力,他們就可以逐步積累經驗,發現其中的規律,不斷提高智商分數,破除生活中他們給自己的能力所加上的重重限制。

天分並不能決定性格或智力。

遺傳只能決定生理缺陷,但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或智力。阿德勒反對“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性本惡”的說法,“善惡”的表達只存在於社會語境中,是與其他人共同培養訓練出來的產物。兒童出生前並沒有能產生這一感知的社會環境。

出生後,孩子的發展方向有無限可能。他們究竟如何選擇,有着最大影響的則是教育。每種出類拔萃的能力背後,起作用的都是持久的興趣和訓練,而不是特異的遺傳性狀。


針對學校教育,阿德勒建議心理學家和教師一起成立顧問委員會,這樣每個教師都能對個體心理學有一定的理解,並學會與孩子相處的技巧。

沒有人能比孩子們一起工作、一起遊戲的教師更好地瞭解孩子了,兒童的早期錯誤是會繼續延續下去還是得到糾正,關鍵就在於教師。

【無戒學堂日更第313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