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今之人與今天的讀書人

在古時,如果一個人想要取得到功成名就,或者說一個窮人出家的孩子,他想要得到功名利祿,想要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好,無疑,最好的出路就是科舉,但是同時科舉又是十分殘酷的,有的人終其一生也只是落得一個童聲的稱號,所以一旦在他們的學習生涯當中鬆懈下來,就是親自將這些機會白白的送走,所以不在那個時代生活的人,可能是真的無法理解他們那個時代的殘酷性。但是現在我們同樣也有“科舉”,那就是中招與高考,現在每一個人都要受到教育,而到最後往往決定你出路的就是高考,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作爲現在的讀書人,與古時候的那些讀書人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又在於哪裏呢?

孟子之前就曾經說過,有天爵者,有人爵者,而這個天爵指的也就是仁義忠信、仁義禮智、四端等,而孟子也就認爲,這也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當然也是值得被尊重的,而人爵指的就是通常所說的爵位,就像士大夫,公卿大夫這樣的官位,都是皇帝,也就是人賦予我們的,也是被世俗所認可的絕味,而古之人就是要修養他們的天爵,不斷的修煉他們的天爵,之後,天爵修道了,那麼人爵也就自然而然地隨之而來了,但是今之人他們修養天覺是來獲取人爵的,也就是他們是爲了人爵,被世俗認可的爵位而修煉天爵,而他們一旦獲得到了人爵,也就會丟棄了他們的天爵,不僅是孟子,我們也會覺得這樣做實在是太糊塗了,因爲如果他們丟棄了他們的天爵,那麼最終他們的人爵一定會喪失。

那麼現在我們都已經很好的理解了天爵與人爵了,所以古之人,他們是先修煉的天爵,將天爵擴而充之,而人爵也就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而今之人就是修煉天爵,爲了得到人爵得到了人爵,也就不再修煉天爵了,那麼,天爵與人爵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呢?根據我們這篇文章的邏輯,那就是如果修煉好了天爵,那麼就會擁有人爵,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是不是的,我們想一下孔子,孔子他一直走在無止境的修煉天爵的路上,他也一定是我們這些後輩當中修天爵修的最好的,那麼,難道孔子就得到了人腳嗎?其實是沒有的,他周遊列國14載,卻終究是沒有得到人爵只有那麼一小段的高光時刻,所以說我們剛纔所講的這些,其實是應然的,也就是應該會得到被世俗認可的爵位,但是實然卻並不是這樣,因爲我們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再比如記孔子之後的各朝各代的讀書人,有的朝代勝,有的朝代興,而有的朝代衰,而讀書人在那些衰的時代,未必就會發揮的很好,所以我們一定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那麼照這麼來說,我們就不應該修煉天爵了,但是求仁得仁又有何怨呢?就算我們不修煉天爵,得到了人爵卻又有何意義?

那麼,當下的讀書人又與以前的古之人與精緻人有何不同呢?今天的讀書人大多都不是修天決,而是求人爵的,而我們現在所學習的也就是學問知識,正是學統,而古之人呢?他們修的其實也就是道統,其實在我眼中,我是認爲道統是比血統更爲重要的,因爲倒筒纔是我們人們的那個本,也就是四端仁義禮智我們需要將它擴而充之,將我們的可能性顯現出來,這也是我們人活着的意義之所在。

所以我們的當下到底面臨着什麼問題呢?我們反而把更重要的道統所丟棄了,使很多學生都遺忘掉了我們人之爲人,而原本就擁有的那個可能性,雖然他還在,但是他卻被遮蔽的十分的深,以至於無論多亮的光都無法照耀到那顆本心,現在很多人學習你僅僅只是爲了考得一個高分,考上一個好大學,就認爲自己將來會有一個十分好的出路,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很多人考上了大學以後都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如何去走,他們的人生沒有一個方向,毫無目的。就算之後你到了一家很好的公司,有了前有了一個完整的婚姻以及事業,你有很多錢,以及你再也不需要爲你的本能而發愁,但是在本能滿足之上,你就會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因爲你同時也不知道你接下來的路該如何去走了,也就是唯分數論代理我們人類的結果,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說唯一分數論就是錯的,它確實是一種學習的方式,但是在文峯數論之上的就是我們那顆本心,所以作爲人,一定要將你的那顆本心擴而充之,你的人生纔會真正的充實充盈起來,每天有意義的活着,不會感到光陰會虛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