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近期感悟到的三件事:接納自己、活好自己、愛自己

自從開始寫文以來,陸陸續續很多大學生朋友,找我聊天--

都說高考完感覺自己沒有了目標,想改變又不知道從哪開始,很焦慮、很慌張。

不敢說我對你們的這種煩惱感同身受~

雖然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只不過時間太久,那種感覺和迷茫早就過了。現在又在新的迷茫裏打轉,想辦法轉出來,能看見清晰地路。

人在各個年齡,各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迷茫和煩惱,就像西西弗推石頭一樣,推上一個臺階,又得面臨新的臺階。

從高中到大學、從大學到職場、從單身到婚姻等等~

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就意味着要改變自己原本的節奏,去適應新的階段,這是我們必然要經歷的。

其過程不會很容易,必然要經歷一些磨難和碰撞。

人活着,從來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總要面臨一些困惑和磨難,我們得接受。

一個人想要改變,最應該做的就是接受,接受當下的自己,接受當下的環境,接受當下的困擾,只有接受了我們纔可以直面它。

接受,是一切改變的開始。

然後,不知道怎麼開始,又不得不開始的時候,從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做起。

讀書、跑步、整理房間,或者自己以前喜歡卻沒時間做的無用小事。

小的做到會積累小的信心,小的信心累積大的能量~

我們大部分人的焦慮都來源於未來,來源於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活在當下,做好當下該做的、可以做到的每一件小事。

這樣,一天會有一天的小進步,一天會有一天的小驚喜,日子久了會看見另外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

前幾天跟我媽視頻,我這個年紀如果沒結婚,必然要面臨催婚。

以前會覺得跟爸媽有代溝,是ta們不理解年輕人的生活之類的一些想法,總是很固執的堅守着自己的想法。

最近,想了想,父母其實催婚是很合理、也很正常的事情。

除了少部分跟爸媽會住在一起的人,我們大部分人獨自生活在外,爸媽並不瞭解我們的生活。

ta們跟我們有時代的割裂,有生活環境的不同等種種的不一樣,這是客觀條件的限制。

我們不能強求ta們理解我們,然後去抱怨或者埋怨。

但是ta們希望你過得好,有一個家,有人能一起互相幫襯的願望是很真切的。

一個人是生活在這個社會體系裏的,要跟ta人產生深度的鏈接,在一個家庭裏互相幫扶、互相支撐。

這是ta們的經驗和生活體系,也是這個社會正常的體系。

雖然我們現在的人,已經很難相信這些感情,很難相信ta人。但人人都喜歡溫暖,人人都期望人跟人之間那種真誠、美好的情感。

前些天,我一個弟弟戀愛了,說他害怕我們會說他。

但他轉念一想,他的姐姐們是不會說他的,反而還會想要認識他女朋友。

我就回了一句:戀愛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爲什麼會說你呢~

我依然相信戀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依然相信婚姻可以是兩個人的互相支撐,但我也依然堅持構建一個家庭的前提是“活好自己”。

在合適的年齡遇到一個人結婚不一定是必然會發生的的事情,而“活好自己”在無論何時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

今年感悟到的最重要的一個詞是“向內歸因”。

無論發生何事,不去抱怨環境也不去埋怨他人,只看自己,我應該怎麼做,做些什麼,才能讓現狀變得更好一些。

尼采說:人是自己價值的創造者。

薩特也說:你所有的選擇,依據都只是你自己。

不抱怨,爲自己的一切負責。

所有的選擇必定會帶來後果,自己做出的選擇,自己獨立承擔責任。

我們會從別人那裏獲取到一些建議、一些能量,但最終選擇要自己來做,事情要自己來做,責任要自己來承擔。

《時間是良藥》這本書裏,有一句話說--

所謂人生,其實就是一場花時間愛自己的旅行。

自己試錯、自己體驗、自己嘗試去做,最終好的、壞的自己都有能力和勇氣去承擔。進而穿越迷霧,堅定地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認爲這就是愛自己。

最後,推薦你們去看一本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