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散|秋访Joffre湖

【参加“秋冬的记忆” 联合征文活动/“秋之韵”】

 

位于距离温哥华市区将近200公里之外,北面群山中的Joffre 湖,是BC省著名的风景秀丽的好地方。这个有着三个高度不同,景色迥异的冰川湖泊的省立公园被国人们誉为“BC省的九寨沟”,不仅风光迷人,还是hiking、露营的好去处。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景点,是热爱户外运动和喜欢大自然风光的人们必到的打卡之处。

去年夏天,我和家人、朋友们曾经三次驱车来到Joffre湖,却因为疫情封锁,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怏怏而回。曾经遇到几个从多伦多千里迢迢而来的人,不甘心就此放弃。眼看着他们把车停在路旁山坡下的密林里,越过“封锁线”,闯进了公园。也看到有些人干脆把车停在99号公路旁,不久后就看见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都飘着一张色泽鲜艳的罚单。这样的经历让人很无语的同时,越发增加了对Joffre Lake的向往。

今年夏季,公园重新开放,朋友圈里看见朋友们在美如仙境的湖畔留下的倩影,勾起了再次去Joffre lake的强烈念头。心动不如行动,和几个好友相约北上秋游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Joffre湖。

非常感谢好友们的体恤,她们每个人都去过至少一次Joffre湖,其中一位已经去过三次,还有一位是夏天刚和家人一起去过。她们全都义无反顾地陪着我这头一回到访的人再访Joffre湖。

记得我曾经不止一次提醒过朋友,去Joffre湖需要先在网上预订,取得一天有效的门票。虽然门票是免费的,而且现在基本上不限制人数,网上预约是必需的。到了山里,完全没有任何电子通讯的信号,要想当场预定,必须开车下山,走出大约十分钟车程的距离,才有网络信号。停车场车位有限,离开了,再回来不能确保还能有停车位。所以,事先做好准备是必须的。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忽略了预约的事情,差点让我第四次不得其门而入。幸好,聪明机智的小伙伴们没有让我再次失望而回,我们经历了小波折,还是顺利地走进了公园的密林中。

Joffre湖由低(low)、中(middle)、高(high)三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冰川湖泊组成。每一个湖泊的景色都不同,连湖水的颜色都随着海拔高度而发生了不可言喻的微妙变化。群山环抱中,密林簇拥下,秋季的Joffre 湖别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魅力。

低湖(low lake)距离停车场很近,沿着巨树参天,比较平缓的砂石路走几分钟便可达到。林间小路的尽头就是平静无波,清澈碧澄的湖水。湖对面的雪山皑皑,松林苍翠。湖水里有经年的枯木散乱漂浮,岸边有几张木制的长椅供游人休憩。

我们到达湖畔时,就听见前面的金发女孩惊呼:“Steaming!”擡头看见靠近对面山脚下,绿如翡翠的湖面上,淡若轻烟,白似薄雾的水蒸气正娉娉袅袅地冉冉升起,恰似一幅碧玉生烟的绝妙景致。赶紧拿起手机,抓拍下这迷人的一幕。极为美好的景象,果真转瞬即逝,幸好没有留下遗憾。



在低湖拍了几张照片,我们开始向中湖(middle lake)前进。早就听说,在Joffre湖的三个湖里,中湖的景色最美,也是路途最远,行进最为艰难的一个。而去高湖(upper lake)的路途相对比较好走。但是,中湖是去高湖的必经之路。既然来了,至少要走到中湖,领略最美好的风光才是。

我们出发前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带了补充体力的食物和水,每人一根登山杖,大家都换上了专门的hiking boots。同行的姐妹们都曾经有过经验,一路很清晰地提醒我,哪一段路比较艰难,而且耐心地陪着我一步一步沿着乱石嶙峋的泥路和一段颇有难度的台阶慢慢向上走去。

因为我们上山的时间稍晚,途中遇到了许多下山的人们。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步履轻盈地快速掠过,年纪大的人们则是脚步沉稳地缓慢走过,还有稚龄孩童,或独自欢快跑跳,或紧紧跟随着家长,与我们错身而过。每一个人脚上都布满了泥泞的痕迹,在在显示出上山的路着实不易。崎岖的山路很狭窄,每逢有人交错而过的时候,一般会有一方站在稍微开阔一点的路边、大树下或者大石头上,为迎面而来的人稍微让开一点通道。听到擦肩而过的人们或轻声细语,或粗声大气地对礼让路权的游人表示谢意,心中不经意地会有一股暖流轻缓涌动。

好些年轻人的揹包上挂着小小的铃铛,行走间会发出还算清脆的叮铃声。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是装饰,或者是个人喜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防熊铃铛”。利用铃声提醒不知藏身何处的野熊,“有人来啦,敬请回避”的意思。相信还有不少人像我们同行的姐妹一样,在揹包里放着一瓶打开了保险的防熊喷雾。BC省原生态的深山密林里,黑熊,甚至灰熊都是山野里的常住居民,不期而遇的可能性很高呢。

因为山路崎岖且泥泞,不断向上的坡度有些陡峭,为了专注于脚下的路,同时尽可能保存体力,我无暇,或者说是无心且无力仔细观赏沿途的风景。一门心思地向前、向上走着,只是在停下来稍作喘息的片刻,随意浏览一下身边的景色。中途实在扛不住,停下来吃了一点随身携带的食物,补充能量。尽管汗湿衣衫,却没有口渴的感觉,上山的全程没有喝一口水。

随着海拔高度不断升高,我停下来喘息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且忍不住一次次询问下山的游人:“还有多远才可以到达中湖?”连续听到不下两次“大约二十分钟”以及“很值得去看看”的回答之后,终于听见迎面而来的女孩愉悦地回答:“不远了,不超过十分钟的距离。”她还好心地提醒我们:“不过路上挺泥泞的,还有一个比较陡的山坡。”



当我觉得几乎筋疲力尽的时候,前面的姐妹忽然发出惊喜的一声“哇!”我擡头望去,洁白的雪山环抱中,一泓碧水猝不及防地扑入眼帘,满身的疲惫仿佛瞬间烟消云散,所有的辛苦劳累都化成了满满的喜悦。不由地加快步伐,迅速扑向不远处的湖畔。

海拔1535米的中湖虽然只比海拔1240米的低湖直线高不到300米,湖水的颜色已经从碧绿清澄变成了有点深邃的蓝绿色。感觉湖对岸的雪山距离更近了,茂密的松林上堆积了更多的积雪,营造出冰天雪地的氛围。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全都清晰地倒映在平静无波的湖面上,构成一幅绝妙动人的风景画。偶有微风掠过湖面,冰莹清澈的湖水顿时泛起细碎的涟漪,扰乱了湖水中的画卷,却依然不失清丽妩媚的风韵。

不知是否因为天气变冷了,中湖里著名的网红打卡大木头不见了,只是在湖边散落着几根不甚粗壮的枯木。一个白人小伙子做了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小心地踏着浮木走进湖水的边缘,被我们悄悄地拍了下来。尽管没有深入湖水的气势,多少有一些不同的意思。

中湖的岸边有稍微宽敞平坦的区域,和简易的长木凳供游人休憩和活动。有一小段经过修缮的岸边平台,是人们取景拍照的好去处。也许是时间偏晚,湖边的人们并不多。积雪和山中云雾交相作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基本上没有可以坐下来的地方。

夹杂着雪山寒凉的清风,吹过汗水淋漓的身躯,寒意不期而至。我才发现,一路走来,汗流浃背、大汗淋漓都已经不足以形容自己的状况。曾经感觉到瀑布一般的汗水流过脸颊,此时方知早已经是汗湿重衫。汗水不仅浸透了内衣、全棉T恤和外套的纤薄羽绒服,甚至还把我的双肩包的揹带全部浸湿透了。汗水和山中的水汽交杂,满头长发水淋淋地仿佛刚刚洗过头一样,连外套的帽子都是湿乎乎的,一捏一把水的感觉。

没有吃午餐,加上大量的体力消耗,姐妹们每人毫不含糊地快速吃下了两个冰凉的茶叶蛋,同时开始大口喝水。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坚定的信心真的有强大的治愈力,可以使人暂时忘记饥饿、干渴和疲乏。

因为时间关系,也有点担心我的体力不支,姐妹们决定此次不上高湖,而是直接从中湖折返。有点遗憾,但安全起见,还是放弃继续向上的念头。



尽情欣赏了一番湖光山色,拍了好些风景和人在画中的照片之后,为了下山时不拖大家的后腿,我决定在姐妹们继续拍照的时候,独自先行一步,沿着原路返回。

都说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我来说,却是下山比上山要感觉轻松很多。因为独自一人,而且是先行一步,我便放慢脚步,开始仔细观赏沿途的风景,领略不久前不曾留意的美好。

山路是沿着奔腾不息的Joffre Creek蜿蜒而上的,溪水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原生态森林。溪水时而奔放,时而轻缓,时而喧嚣嘈杂,时而低吟浅唱,给静谧苍茫的丛山峻岭带了生动活泼的气息。高耸入云的大树下,有茂密纷杂的灌木丛,晶莹剔透的皑皑积雪覆盖着树木、乱石、荒草和枯枝败叶。远远望去,苍翠松树上的白雪轻盈蓬松,灵动飘然。同行的姐妹实在想不出来该如何形容这积雪的美,直接说:“太美了!像羽绒一样!”

秋意染上了林间的花草树木,莹白的积雪也遮掩不住秋色斑斓。万绿丛中的橙色枝叶,冰雪掩映下的朱红小果,乱石堆里的枯黄草叶,无一不是悄悄地点缀了深秋的山中密林。原始而毫无修饰的野性美,静谧祥和的自然风光,治愈了眼睛里的干涩,悄悄地抚慰了焦躁的心情。原来在我上山时,只顾埋头赶路,却错过了如此美妙的风景。在我们数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是否也曾经因为一直急匆匆地奔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而忽略了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美好事物?

除了满眼冰川带来的碛石,我还在路边发现了一个用一截树干人工开凿的小水槽,接着从深山流出来的涓涓细流,不知是何用途?可以肯定这绝不是通常用来给狗饮用水的设施,因为Joffre湖省立公园是BC省为数不多的禁止携带狗儿进入的公园。入口处还有一个明显的告示牌,上面图文并茂地宣告,公园里禁止使用无人机。


黄昏来临,夕阳西斜,山里的气温明显下降了。回头望去,落日余晖洒在远处的雪山上,给洁白的雪山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山路上行走的人越来越少,而且都是步履匆匆下山的人,再无上山的游人迎面而来。因为浑身上下湿透了,在气温低下的山里不敢停下脚步,我只能独自不停地向前走。

在最陡峭的阶梯上,我遇到了一点儿麻烦。台阶过高,我的登山杖居然不能直接接触到下方地面。关键是,台阶下面横着一根粗大的没有树皮的树干,供人借力,搭脚之用。可是,这木头湿滑的表面和圆滚滚的样子,看着让人很不放心用力踏上去。真担心一脚踩过去,会滑倒,甚至直接滚出去。

正当我犹豫着是否要把登山杖拉到最长,试探着走下台阶时,不久前与我擦身而过的两个女孩子在前方几十米的山坡下回过头,冲着我大声问道:“Do you need help?”我用登山杖比划着,嗫喏着说:“呃,我好像有点难于下去了。”我的话音未落,个头稍高的那个女孩已经拔腿跑了过来。陡峭湿滑的山路在她矫健的步伐之下,似乎不值一提。

高个女孩扶着我,帮助我小心翼翼地走下了落差最大的台阶。她微笑着问:“你还好吗?还需要帮助吗?”我挥了一下登山杖,笑着示意:“我自己可以的,谢谢了!”女孩挥挥手,欢快地奔向等着她的小伙伴。

继续前行不久,我看见她们在崎岖的山路中间架起手机,以群山峻岭、白雪苍松做背景,不顾寒冷脱掉外套,手舞足蹈着欢快的拍照,不由地笑着问:“你们准备跳舞吗?”她们很热情地邀请我一起拍视频。我笑着拒绝之后,拿起手机,拍下了她们的合影。

山中偶遇,年轻女孩的主动帮助和热情相待,让我颇有感触。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人间至美的大自然风景中,女孩子无意中展示出美好的心灵和优秀的品行,令人感动,也确信人类的美好未来可期。


落日余晖散尽,森林里的光线迅速减弱,天越来越暗,鸟儿也失去了踪影,时而咆哮,时而舒缓,哗啦啦奔流不息的溪水声显得山间林里越发空寂。我走在越来越平缓的山路上,前无来者,后无行人,心里忽然多了几分忐忑。头一回真正体验到,原来独自在光线逐渐暗淡的荒山野岭行走,会是如此这般心神不宁,暗自惶恐不安的。心中有点惦记着身后不知何处的姐妹们,膝盖有伤的小伙伴,走下这么陡峭的山路是否一切顺利?

身后终于传来熟悉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名字。原来姐妹们也担心我独自下山是否顺利,其中一位在过了最难的那段山路之后,加快速度追了上来。谈起在越发阴暗的林间山路疾行的时候,我们的感受很是相似呢。对黑黝黝山林里不知何处隐藏着的野兽的惧怕,对荒无人烟的野外可能出现歹人的担忧,对伙伴体力状态的关心,等等,促使着我们克制恐慌,脚底生风,大步流星走完了全程。

走出公园,夜幕悄然降临,天边露出炫丽的晚霞,停车场上空荡荡的几乎没有车了。

这一次没有登上高湖(Upper Lake),没能亲眼目睹据说是冰蓝色的湖水,没能亲手触摸冰川雪水融化而成的瀑布,有点遗憾。但是,同行的姐妹们都说,这次是她们看到的最美景色。而且,秋季登山没有蚊叮虫咬,没有闷热难耐的感觉,胜过夏天许多。

原图不加修饰地发出去,居然有温哥华当地的朋友询问这是哪儿?这种当地著名景区,却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很奇妙。说明Joffre湖果真是千姿百态,绝妙迷人的好风光。

雪山巍峨,层林苍翠,湖水清澈,风景秀美,魅力无穷的Joffre湖,我们一定还会再次到访,而且一定会登上最高处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