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場直播,我頓悟了慢慢變好的力量

昨天我開了自己的首場直播,聊了大概一個多小時,分享一點我的感悟。

我是一個很怕出境的人,平常也比較少拍照。

直播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所以,從確定要開直播的那一刻起,我就很緊張。

晚上到兩點,梳理清楚了自己想講的點,有了點信心。

結果到下午,越來越緊張。

寫了4000字的稿,我就一直在看稿,越看越緊張,進了直播間,也還是很緊張。

估計這會你們已經看到了好多個緊張圖片

今天早上一看,嘴上起了一個很大的泡圖片

/////////

昨天一開始進去直播間,原本定的是八點半,那會是八點二十。

時間有點早,很多人進來了。

我覺得早,自己又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就很慌,想是不是自己開早了。

於是,停了播,等到八點半才進去。

硬着頭皮,努力克服緊張。播到後面自己狀態越來越好,我忽然覺得直播這件事挺好玩的。

它不像寫文字,是你自己一個人的思緒、思考在流淌,它是你在跟很多人交流,其中會有思維的碰撞。

下了播,我心情還挺激動的,體驗了一件自己沒做過的事,新鮮的事,原來是這麼的開心。

我甚至期待自己以後能多做直播,多跟大家聊更多的事兒,分享更多的知識。

真的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我們成年後,好像越來越害怕嘗試做新的事情,怕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受打擊,以至於遲遲不敢開始。

/////////

剛剛我在覆盤自己昨天的直播,其實沒什麼覆盤的,數據沒有可比性,也就無法做詳細覆盤。

甚至,中途因爲網絡的關係,還中斷了一次,沒來得及截圖數據。

我主要覆盤自己的表現,和做了這件一直害怕的事,給我帶來的感觸。

最後,覆盤完,我用最重要的一句話結尾--

允許自己慢慢變好。

爲什麼這句話會成爲我最大的感悟呢?

我緊張其實更多的是因爲--

我對這件事抱着很大的期待。

雖然一直在安慰自己,播不好還播不壞嗎?

但是還是期望自己能一次性做好,能完美的完成首次的直播。

下了播,大墩給我發視頻。

說他一直在聽,剛開始的確緊張,但到後面就越來越好。不過這也很正常,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我覺得大墩的這句話,和我前幾天看《認知驅動》這本書中的一句話很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句話就是--

如果我們能主動迴歸幼時的自己,迴歸那種允許自己慢慢變好的狀態,那我們依舊可以從容的做成任何想做的事情。

/////////

中午的時候,在知乎看到有人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雖然瀏覽的人很少,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可以慢慢自己學會走路、說話、寫字等等很多事情。

不怕困難,不怕挫折。

學走路的時候跌倒了,搖搖晃晃的站起來繼續走,直到學會,直到走穩。

但是我們成年後,學一個技能,總期望自己很快學會。

三天、五天、七天,學不會就覺得自己不適合,做不好,於是趕緊放棄。

就像《認知驅動》這本書裏說的--

我們最初就是這樣做成一件事的:

在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時,我們能毫不着急、毫不畏懼、毫不氣餒,始終歡快地往前走,並且最終成功了。

長大以後,我們卻總是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或進入一個新領域時遭遇焦慮和失敗。

因爲我們總是想要太多、急於求成、害怕被嘲笑,遇到打擊就覺得自己肯定做不好,於是沒走幾步就停下了。

從幼兒到成人,很多時候我們竟從“成事者”淪爲“失敗者” 。

所以,我們要允許自己回到幼時的狀態,允許自己慢慢變好。

這樣,我們能從容的做好很多事,也能堅持做到很多事,這樣我們的人生也會更有趣、更豐富。

/////////

今天看了一個視頻--

是21世紀英文報做的一場,倫敦街頭採訪“你會給你年輕時的自己提什麼建議”?

發現大部分提的都是--

人生是一場體驗,不要擔驚受怕,不要不自信,勇敢點,去體驗那些你沒有做過的事,你害怕做的事。

等老了,你會發現這樣的人生纔好玩,纔有意思。

所以,如果你們也有想做,卻一直沒有開始做的事,就放心勇敢去做。

也許,一開始,會做的很不好。

但只要開始了,會發現那份體驗新事物的心情真的很雀躍,這種感覺就像小時候發現了很新的很好玩的玩具。

放低期待,不要太在意結果,體驗的過程就已經足夠令我們開心。

因爲我們可以允許自己慢慢變好。

嗯,讓我們一起好好體驗人生,去做更多沒做過的事。

這樣的人生才足夠有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