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前妻的情书——王献之深情四帖赏读(上)

《世说新语》中有一段关于王献之的记载: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王献之与父亲王羲之同信五斗米教,信徒有病会请道家做法,向上天祷告消灾除难,称为上章。病人坦白自己的罪过叫首过。到了生命尽头,依然让大令无法释怀的事唯有一件:与前妻郗道茂离婚,成为他爱而不得的伤,内心最柔软之处最深的痛!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字子敬,小名官奴。出身既高贵清华,又少负盛名,才华过人,书法造诣直追乃父。他是书法家、画家、诗人,做过高官,同时他还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无论怎么看,他都是人生的卧躺赢家。

右军《中郎女帖》即是为献之求娶郗昙之女:“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当时世家很讲究门阀,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世代联姻,王羲之娶了郗家的女儿郗璇,就是郗昙的姐姐。所以右军说这么好的婚事,可再也找不着了,门第相当,年龄合适,亲上加亲,最关键的是两个小儿女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样的婚事当然不好找了。所以两家一拍即合。

王献之迎娶了舅舅的女儿,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表姐郗道茂,二人郎才女貌柔情蜜意,就象《红楼梦》里的宝黛相逢,一见如故,一对多愁多病身,两个倾国倾城色。都以为王子公主的童话要衣食无忧平安喜乐过下去了,谁知天上又掉下个公主来!

新安公主的驸马因谋反被诛,公主新寡,便看上了“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的王献之,不但美女有风险,美男也容易遭哄抢。

王献之不是陈世美,他对表姐情深意重,为了不娶公主,他用艾草灼伤了自己的双脚,自残拒婚,不知是公主不在意,还是简文帝不在意,反正他最终不得不与表姐离婚,娶了新安公主,而郗道茂被休后,寄居在伯父郗愔家,不久郁郁而终。王子敬成了个新人难爱,旧欢难得的悲情人儿。

翻看他的帖子,读到他写给前妻郗道茂的几封信:《思恋帖》、《相迎帖》、《姊性缠绵帖》、《奉对帖》,字里行间,都是思念与眷恋,瞬间被他的深情所打动,倒不想解读他最著名的《鸭头丸帖》、《中秋帖》了。


王献之《思恋帖》,拓本,行草书,5行,39字,入刻《淳化阁帖》。

“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唯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一行一草,一正一奇的“思恋”二字,一出口,只觉得一颗心咳出来,还犹自扑扑跳个不停。“无往不至”,一个草书的“至”字,弥漫得在在都是思恋。“对之”二字草草,“悲塞”二字最形象传神,扁扁的“悲”字,仿佛心上竖了一把刀,而气息下坠,却又连上了下面的“塞”字,“塞”字中宫很紧,脚下又沉,真是堵塞得一口气都上不来了。“未知何日复得”六字逸笔草草,疾速流畅,仿佛在抒发急于相见的心情,“奉见”二字,复归平正,对与姊相见竟是这样郑重,真爱会得让人有整顿衣裳起敛容的珍重、郑重。“何以喻此心?”是无力对抗境遇的愤懑,也是一种无奈悲伤的自问,与上“此”下“唯”二字笔断意连的小小的一颗“心”,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七上八下,又仿佛一道漾漾的水波,一脉秋水,一腔柔情,一种相思,都在这一颗心里了;“信反复知”四字,包括下一行的“动静”二字,将子敬一笔书的风采呈现得淋漓尽致,“动”字回环飞扬驿动,“静”字修长稳静,如一只缩颈向天单脚独立在水边的白鹤,站成了一幅静物,又期盼又绝望,正是此刻王子敬的心情。

39字,如泣如诉,字字是对前妻的思恋与牵挂。我对你的思恋无处不在,我心中的悲哀充塞天地。不知何日才能与你再相见,不知怎样才能道出我的心意。只希望你能多多保重。早晚给我回个信,让我知道你的情况啊!

郗道茂的身体一直不好,王献之在《新妇帖》中就曾说过新妇,即郗道茂服用地黄汤后病情稍减,但眠食尚未佳的情况。经此一劫,父亲又已去世,被休后,郗道茂只能寄居在伯父家,郁郁寡欢,身体当然更不好了,对表姐深情不改的王子敬自然牵肠挂肚日夜忧悬。

其次《相迎帖》,拓本2种,入刻《淳化阁帖》。11行,93字:相迎终无复日,凄切在心,未尝暂掇。一日临坐,目想胜风。但有感恸,当复如何?常谓人之相得,古今洞尽此处,殆无恨于怀。但痛神理与此而穷耳。尽此感深,殆无寘处。常恨!况相遇之难,而乖其所同。省告,不觉泪流,既已往矣,亦复何言。献之。

读到《相迎帖》,一下子想到宝黛,世间人都道林黛玉爱哭爱生气爱使小性儿。《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湘云说起仕途经济,宝玉几乎翻脸,袭人趁机赞宝姐姐贬林妹妹,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被正好前来的林黛玉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抽身离去。宝玉追上黛玉,为表心意,急出一头汗,黛玉禁不住伸手替他拭汗。

宝玉拉着她手瞅她半天,说了三个字:“你放心。”

黛玉因为宝玉身边众美环绕,又有金玉良缘的说法,深爱宝玉,无法启齿,无人作主,总不放心,才弄了一身病,听了宝玉这句话,知道宝玉对自己是真心意,真知己,从此她得了一个“信”字,不再使小性儿与宝玉闹别扭了。

爱情里的男女,心意未明,都会如宝黛这样患得患失,而王献之与郗道茂二人之间显然是有确信的。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当初休妻,子敬大概约定要找机会迎回郗氏,谁知天不遂人愿,娶了公主,他不但再无机会与郗氏复合,而且见面都难,他一面安慰前妻想开点,一面自己伤心欲绝。

正因为郗氏对他一往情深,深信不疑,眼巴巴等着与他再续前缘,就更让他日夜难安,流泪不止。深情相爱的两个人一方不爱了还罢,若因为外力阴差阳错劳燕分飞,最是剪不断理还乱,情伤是至伤,是要销魂蚀骨肝肠寸断的,所以情深不寿,王大令只活了43岁,就在万般怅悔中离开了人世,郗氏去得更早。

王献之与郗道茂,焦仲卿与刘兰芝,白居易与湘灵,陆游与唐婉,纳兰容若与他的表妹……真是天意弄人!正如白居易挥泪写下的《潜离别》:“不得哭,潜离别。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双飞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饶是大令怎样聪明,在这纠缠搅和着国事家事的爱恨情愁面前,也是徒唤奈何,唯有感恸,给前妻写下这封诉衷情的长信。该帖以单字为主,但依然可以感受到流动绵延的笔意,献之比其父更多媚趣,这种媚在该帖的流动跳荡中可谓呈现得光彩照人。

未完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