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天 蘇格拉底的哲學智慧

    這兩天讀了一本書,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很受啓發,記錄一些筆記如下:

    不論哲學家的主張如何,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不隨俗、不從衆、不畏權勢,通過獨立的深思熟慮而得出自成體系的對宇宙、對人生的看法。一旦形成,就身體力行,以大無畏的精神捍衛、宣揚之。本書以蘇格拉底之死開篇,開宗明義用這種精神統領全書:

    “這位哲學家寧願失歡於衆,獲罪於邦,而決不折腰。他決不因別人指責而收回自己的思想。而且,他的自信不僅是出於一時衝動或者匹夫之勇,而是來自更深層次的、根植於哲學的源泉。哲學給蘇格拉底以堅定的信仰,使他面對千夫所指能夠保持合乎理性的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

    這種思想的獨立性給我以啓迪和激勵。它向我展示了一種力量,可以抗衡在行動和思想上曲意迎俗的習性。在蘇格拉底的生死之間包含着一種召喚,喚起人聰慧的懷疑精神。

    公元前399年的春天,3名雅典公民對蘇格拉底這位哲學家提起訴訟,告他不敬城邦之神、傳播異端宗教、腐蝕雅典青年——罪名重大,非判死刑不可。

    蘇格拉底的申辯以其非凡的鎮靜自若流傳後世。法庭給他機會當衆放棄他的哲學,但是他選擇了所信仰的真理而不肯隨俗,根據柏拉圖的敘述,他意氣昂然對法官說:

    只要我一息尚存,官能健全,我決不會停止哲學實踐,不會停止對你們進行勸導,不會停止向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闡明真理……所以,諸位,不論你們是否釋放我,你們知道我是不會改變我的行爲的,雖百死而不悔。

    那天70歲的蘇格拉底遭到雅典城邦的審判,陪審團有500人。他們經過簡單的討論,220人決定蘇格拉底無罪,280人認爲有罪。最終蘇格拉底喝下了行刑者遞給他的一杯毒藥,平靜地離開。


    蘇格拉底自然也會承認我們有時可能是錯的,我們的觀點可以懷疑,但是他會提出一項至關重要的細節來改變我們對真理與不受世人喜愛之間的關係的認識:我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錯誤決不能簡單地以遭到反對來證明。

    我們應該關心的不是反對我們的人數,而是他們反對的理由有多充分。所以我們的注意力應該由不受世人喜愛轉向解釋其所以然。社會上佔很大比例的人認爲我們是錯的,聽起來怪嚇人的。但是在放棄我們的立場之前先要審視一下他們得出這一結論所用的方法。我們對他們的反對意見給予多少重視,應取決於他們論證方法是否健全。

    但是我們似乎被一種相反的傾向所折磨:每個人的話都聽,每一句不中聽的或是嘲諷的意見都足以使我們心煩意亂。我們往往不能反思一個最主要的也是最令人寬慰的問題:這些陰暗的指責的依據是什麼?我們常把經過深思熟慮的誠實的批評者與出於憤世和妒忌的反對意見相提並論。

    蘇格拉底同他的朋友克里託的對話:

蘇格拉底:當一個人認真訓練時,他應該一視同仁地用心聽取所有的讚賞和批評意見,還是隻聽一位有資格的人的話:醫生或教練?

克里託:應該只聽一位有資格的人的話。

蘇格拉底:那麼他就只應該害怕那一位有資格的人的批評,歡迎他的稱讚,而不理會來自廣大公衆的譭譽。

克里託:顯然是的。

蘇格拉底:他應該按照有專業知識的教練的判斷調整自己的行動、練習和飲食,而不是其他大衆的意見。

    批評的價值取決於批評者的思想程序,而不是人數的多少或是他們所在的階層。

    你難道不認爲這是一個良好的原則:並非所有人的意見都應該得到尊重,只應該尊重一部分人的意見,而不是另一部分人的意見……應該尊重好的意見而不是壞的意見……好意見出自對事物有所理解的人,壞意見出自缺乏理解的人……

    所以,我親愛的朋友,即使公衆對我們說三道四,我們也不必那麼在意,而應重視專家對有關正義與非正義的事物所說的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