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段時光

    最近聽陸玫老師講《道德經》,通過《道德經》第十一章的學習,我對《道德經》中的“無“和“有”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更深層地了悟了“無用之用,方爲大用”這句話的內涵。

      “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無中有大用,無中有大智慧。很多時候我們卻忽略了“無”,一味地追求“有”,捨本逐末,忙忙碌碌,內心虛無。過多的忙忙碌碌讓我們失去了與內在的自己的鏈接,事實上很多的靈感和智慧都是在“無”中了悟到的,我們需要每天有靜心的時間,跟自己的內心鏈接,看似浪費了時間,其實卻是大智慧,我們跟內在的自己鏈接,也就連接上了更大的力量。

      這就是“無用之大用”,想想也確實如此,很多真正有價值的,讓人感到幸福愉悅的恰恰是看似無用的。比如看日出日落、雲起雲湧,比如和親人一起團聚,比如和朋友互訴衷腸,比如畫畫,比如跳舞,比如聽音樂,比如旅行……很多時候受社會的外在環境影響,以及我們內在的許多執念,使得我們不得不努力、拼搏、奮鬥,被迫謀生,好像只有竭盡全力,才能不負青春,才能獲得成功,贏得幸福。我們只顧着匆匆趕路,卻無暇欣賞沿途的風景,無止境地追求,前進,我們幻想着等有一天,到達了某一個境地,我們便能停下來,好好地享受生活。卻發現這條追逐之路沒有我們所期待的終點,但卻有盡頭,那就是衰老,那就是死亡。兩眼一閉,悔之晚矣。

      在課程中陸老師回答了三個提問。

      問題1、如何平衡努力奮鬥和享愛當下?

      答:順其自然。想努力奮鬥的時候,就努力奮鬥,想享受當下時,就享受當下。而不要在努力奮鬥時想着應該要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時,又覺得自己沒有努力奮鬥,有負罪感,這樣自己既沒有好好奮鬥,也沒有好好享受生活。努力奮鬥和享受生活並不衝突,都是有價值的,一個是“有“,一個是“無”。平衡就是在每一個當下就只做一件事就好了,安心做當下在做的這一件事,努力奮鬥時,就只努力鬥奮不想別的事;享受生活時,這個當下就只享受當下,不要想努力奮鬥的事。

    “有”有“有”的用,“無”也有“無”的用;“有”有“有”的傷害,"無”也有"無”的不是,都不是絕對的好。努力奮鬥和享受當下也是"有”和"無"的關係。要從“有”中觀其繳,從“無”中觀其妙。

    問題 2、自己讀書學習時能專注,但陪孩子時心不靜,想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不知該如何改變?

    答:首先你要明白學習和陪孩子玩都是有必要,有價值的。是你自己有一個區別和判斷,認爲讀書學習是提升自己的智慧境界,陪孩子玩是在浪費時間,是這種思維模式和信念造就了這個狀態,不能安然於陪孩子玩。其實和孩子玩也是一種學習,一種是讀書學習,一種是在實踐中學習,同樣重要。也可以說讀書學習是“有”,陪孩子玩是“無”,有和無都是重要的,而且“無”反而更有智慧。思維模式和信念改變後,還要多覺知,多實踐,從事上練。當我們提升了自己的覺知力,生活中時時處處皆是修行,要適時地跳出去,成爲自己的觀察者,要覺察自己的頭腦如何運作,就能看到潛意識是如何掌握你的命運的。

    問題3.如何平衡好事業、婚姻和家庭?女性是否該放棄自己的事業,全心投入家庭?

  答:道法自然,跟隨自己的心去選擇!沒什麼應該,還是不應該,你心中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你就去創造什麼樣的生活。爲自己而活,不負自己這一生!平衡各方關係要在實踐中修行。知中行,行中知,慢慢去做好平衡。

      老師對提問的解答如醍醐灌頂一般,一下子點醒了我。原來努力奮鬥和享受生活並不矛盾,平衡就是在每一個當下只做一件事;原來讀書學習和陪伴孩子也並不衝突,一個是在書本中學習,一個是在實踐中成長,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想到自己很喜歡旅行,喜歡到公園散步,喜歡看日出日落……有時候盯着一棵樹出神,有時候凝視一朵花感動,有時候隨着一片雲遊蕩,有時候望着一條路遐想……好像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但是自己卻很享受,這些時光是美妙的,也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滋養。

      不禁感慨,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憶往昔種種,恍然如夢。這一生這麼難得,我們要好好過,需要奮鬥時就努力奮鬥,奮鬥的同時依然可以適時地慢下來享受生活,給自己一點靜謐的時光,讀書,品茶,賞花,漫步,也可以享受和家長一起喫飯,陪伴孩子玩耍,和朋友促膝長談的時光。長長的路,慢慢地走,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段時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