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問答卷》31——寺院爲何敢收留殺人的兇犯?

魯提轄爲了給金翠蓮出頭,三拳打死鎮關西,沒辦法,開始流浪生活。流浪到代州雁門縣,邂逅金翠蓮。可是,金翠蓮已經做了別人的小三。魯達心灰意冷,在包金翠蓮的趙員外的攛掇下,去了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當了和尚。

魯達有人命在身,官府畫影圖形,貼出了通緝令,全國通緝他。那麼文殊院的一把手智真長老爲何還敢收留他?就不怕官府問他一個窩藏兇犯的罪嗎?

如果說因爲天高皇帝遠,官府不容易查到這裏;再者本寺檀越趙員外面子大,不好回撥,因此收留,還能說得過去。可是東京大相國寺就在天子腳下,智清長老爲何還敢收留魯智深?

智真長老寫給智清長老的書信中寫得明白:

“智真和尚合掌白言賢弟清公大德禪師,不覺天長地隔,別顏睽遠。雖南北分宗,千里同意。今有小浼:沿海寺檀越趙員外剃度僧人智深,俗姓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魯達,爲因打死了人,情願落髮爲僧。二次因醉,鬧了僧堂,職事人不能和順。特來上剎,萬望作職事人員收錄。幸甚!切不可推故。此僧久後正果非常,千萬容留。珍重,珍重!”

可見,智真長老已經把魯智深是個殺人犯的實底告訴了智清長老,但是,智清長老仍然收留了魯智深,不僅如此,還公開了魯達的身世:

清長老喚集兩班許多職事僧人,盡到方丈,乃言:“汝等衆僧在此,你看我師兄智真禪師好沒分曉。這個來的僧人,原來是經略府軍官,爲因打死了人,落髮爲僧。二次在彼鬧了僧堂,因此難着他。你那裏安他不的,卻推來與我。待要不收留他,師兄如此千萬囑付,不可推故。”

智清長老根本沒擔心魯智深是個殺人的兇犯,收留他官府會治罪,擔心的是魯智深會亂了寺裏的清規戒律,擔心的是不收留魯智深,師兄會生氣。壓根就沒把魯智深是不是殺人的兇犯當回事。不僅如此,還當着兩班職事僧人的面公開了魯智深的身世——爲因打死了人,落髮爲僧。

智清長老爲何如此膽大包天?敢與國家王法做對?

史料記載,北宋時期,大相國寺發展到鼎盛階段。當時,大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養僧1000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宋太祖把從廬山東林寺運回的500個銅羅漢像放到大相國寺。宋太宗晚年對大相國寺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北宋歷代皇帝對大相國寺都是推崇有加,大相國寺在當時被稱作“皇家寺院”。

可見大相國寺在當時的地位之高。官府輕易是不敢進寺院檢查的。即便查出大相國寺收留了殺人兇犯,也不會把大相國寺怎麼樣。

魯智深後來爲了救林沖,大鬧野豬林。董超、薛霸二人回到東京,對高俅說出了魯智深是大相國寺的和尚。憑高俅那樣一個陰險毒辣的主兒,竟沒有問罪於大相國寺的智清長老,只是吩咐智清長老不許魯智深掛搭,就完了。並沒有追究智清長老窩藏國家兇犯的罪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