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七日(一)

在老家生活七天,算是近年来在老家蹲得比较久的了,人是差得很,却有许多穷讲究[呲牙][呲牙]特别是睡觉,非得要自己睡习惯的那个“破烂床”不可,换个地方,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怎么也难入眠。

但是,也有收获。比如说鸡,父亲回来后,家里养了六只鸡,两公四母。小时候对雄鸡斗架很有兴致,两只雄鸡瞪着血红的眼,摆好决斗的架势盯着对方,血红的鸡冠更像一把鲜红的刀,猛地一下啄去时,恨不得用刀砍向对方。几个小伙伴看热闹不嫌事闹大,分站两边,或者双膝跪地,大声叫喊着,为自己喜欢的鸡加油助威。当已方胜利时,高兴得不得了,拍着手双蹦又跳。

两只公鸡经常打架,一山不容二虎吧?或者看不顺眼,一只便欺侮另一只,像小时候看到的决斗场面倒没有,倒是打鸣时,两只公鸡较劲,一只站在另一边伸长脖子,用出吃奶的力气“喔—喔……”后,便趾高气扬,志得意满;另一只马上鼓足劲,恨不得用高音喇叭吹出“喔—喔……”来,以高分贝的音量气势压倒对方。每天早上都是如此,我看不起你,你看不起我,非得用自己的声音压制对手不可。晚上也比较奇怪,一只公鸡带四只母鸡蹲在一个屋角落里,另一只公鸡形单影只地蹲在另一个角落里,我烦你,离你远远的不行么?为什么成“独脚国”呢?大概性格太暴躁,动辄“家暴”,不招人喜欢么?也许性格不合群,喜欢独处吧?不过,山三猜测,也像世间的男人一样,有些人有女人缘,有些人没有,女人一看见就心烦,自然只能孑然一身,形影相吊了!同处一屋,人家“妻妾成群”,不嫉妒么?但看它好像没有,处之泰然。反正晚上安安静静的,不能做什么,白天该怎么的还是怎么的,有什么关系呢?[呲牙][呲牙]

为什么公鸡打鸣,而母鸡没有呢?是雄性激素的原因么?或者天生的?上天安排它们像钟一样准时叫醒人们么?这“闹钟”真是了得呀!勤快的人喜欢,懒惰的人,喜欢睡早觉的人肯定烦,“喔,喔喔喔— —”叫死啊!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大自然之奇妙,这只是冰山一角吧?

看鸡吃食也很有意思。山三把剩饭往地上一撒,它们呼的一下蜂拥而至,各自抢一块食叼起就走到另一边独享去了,看来也是自私自利的家伙,人畜同理,难道只允许人自私自利,不允许鸡么?它们也有记性,因是每到黄昏时喂食,这时候它们就围拢过来,眼巴巴的望着你,吃“嗟来之食”不容易哦!也是的,朱自清先生就不吃嗟来之食,宁肯饿死,其文人的清高与傲骨可见一斑。也是那个时候的文人,“傻乎乎”的,放到现在,谁还会干这种“蠢事”呢?管他什么食,先吃了再说,甚至摇尾乞怜也在所不惜。也没办法,生存第一啊!孟浩然满身诗才,刘禹锡也是,但是必须有人赏识才能爬到一官半职,才能混碗官饭吃,否则条卵都不是。据说孟浩然向宰相张九龄写了一首自荐诗,张宰相看了后很是欣赏,便说你来吧,咱俩谈谈。也是太巧了,孟诗人在张宰相的办公室遇到了唐明皇李隆基,李皇帝便问他,你的诗写得好,是否当场来一首呀?孟浩然这个“同志”大概太紧张了,也没思想准备,谁会想到碰上皇上呢?便说“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墟。”一听“不才明主弃”,李皇帝气不打一处来,拂袖而去。原想求官,结果适得其反,留下一个书生原地发呆……

看鸡走路也颇有趣。公鸡总是“雄赳赳,气昂昂”,一副气宇轩昂的样子,有时候偏着头,斜眼甚至青眼看着你,并不怕人。公鸡的羽毛鲜艳亮丽,多呈红色,好像一团火似的,其头上的鸡冠便是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像V字形尖齿青龙偃月刀,红得格外醒目。山三便想,这鸡冠花大概是公鸡的骄傲吧?你看我头上的鸡冠多红,多鲜艳,多威武霸气!你有吗?也有的,清朝的官员不是戴红顶子么?这“红顶子”是他们的命根子,安身立命,高人一等的资本,就如这公鸡一样,若是没有这红鸡冠,母鸡瞧也不瞧它一眼,直接无视了,还想筛毛呀?甭想,没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