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雍也》人各有千秋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应该说有特别好学仁德如颜回,有直爽率直如子路,有外交才能又有商业头脑的子贡,还有冉雍、子夏、冉求,南宫适等等,他们各有千秋,又各有缺点,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鲁国的大夫、权臣。有一天向孔子打听他学生的才干。季康子问:有军事统帅之才的子路,是不是可以请他当政?孔子说,子路的个性太果敢,对事情决断得太快,而且下了决心以后,绝不动摇。决断、果敢,可为统御三军之帅,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如果要他从政,恐怕就不太合适.因为怕他过刚易折。

季康子接着问,请子贡出来好不好呢?孔子说,不行,不行。子贡太通达,把事情看得太清楚,功名富贵全不在他眼下。聪明通达的人,不一定对每件事盯得那么牢,他有超然的胸襟,也有蛮不在乎的气概,但是如果从政,却不太妥当,也许会是非太明而故作糊涂。

季康子再请教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说,冉求是才子、文学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他名士气味太大,也不能从政。

孔子的三个弟子都有从政的能力,事实上后来都走上了从政之路,孔子拒绝季康子的聘用,因为他认为季家是鲁国的权臣,气势嚣张跋扈,不愿让自己学生去插上一脚。同时他认为大政治家必须具备子路的果敢,子贡的豁达和冉求的才艺。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闵子骞也是孔子的弟子,是个大孝子,在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他的事迹。季氏请使者去请闵子骞当费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闵子骞说,您好好替我辞掉他,我不会做的,如果有第二个人再来对我说这件事,我就离开鲁国,出国去了——已经过了齐、鲁两国交界的汶水了。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是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他有病,孔子亲自去看他,站在南面的窗子外,伸手拉住他的手,感叹说,他快要死了,真是命运,这个人,为什么生这种病啊!弟子生病快死了,老师亲自去看他,看得出孔子对弟子像儿女一样地关心。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生活一直非常艰苦,住在陋巷,买不起米,买不起水,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处在这样境地的人通常会忧心冲冲,满面愁容。可是颜回却能安贫乐道,不改好学的本色。所以孔子感叹说,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是唯一在季家当官的孔子弟子。冉求有一次对孔子说,老师,对于您的学问我们非常景仰,只是我们做不到,力不能及。孔子说,做了一半而无法成功,这是力量不足的缘故。可是你给自己画了限制,不去突破,怎么知道做不成呢?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儒”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在“人”字旁边加一个需要的“需”字,便成了儒。什么是君子儒?就是人情练达,深通世故。如子路的“果”,子贡的“达”和冉求的“艺”,都具备了就是君子儒。什么叫小人儒?书读得很好,文章写得很好,学理也讲得很好。但除了读书以外,把天下国家交给他,就出大问题,这就是所谓小人儒。孔子对子夏说,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意思是不能死读书,做书呆子,而是要把学识应用于实践,并在事上学,学上做。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为孔子弟子,姓言名偃。他出去做官,在武城这个地方为“宰”。子游来看孔子,孔子的第一句话,就问他在地方上发掘到人才没有?他说:有个澹台灭明,号子羽,行事不走常规,没有公事从不到我房子里来。澹台相貌很难看,曾有句话这样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选拔人才只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好。孔子门下的贤人都是各有千秋,何况是普通士子。要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要学做君子儒,把学识奉献给社会,不能去做小人儒,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实战时就会出大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