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雍也》口才比美貌更重要

以下几段是孔子教育人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要因才施教,要培养孩子兴趣,要走正道,要锻炼口才并注意个人形象,要持功不骄,最好功成身退。孔子是至圣先师,他培养的都是治国之才,传道之人,他的教育方式是启发式的,以身作则的,是讨论式的,从学做人、学做事开始,这是做学问最好的方法。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不伐”此处指有功而不骄矜,不宣扬。鲁哀公十一年,鲁国有难,孟之反作为将领之一,统帅部队打了败仗,撤退时,他殿后拒敌,掩护撤退。快要进到自己的城门时,他才赶紧用鞭子,策马超到队伍的前面去,对大家说:不是我胆子大,敢在你们背后挡住敌人,实在这匹马跑不动啊!

子曰:不有祝𬶍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是当时的官名,管宗庙、国家祭祀的官,𬶍是人名,字子鱼,有口才,是当时卫国的大夫。宋朝是姓宋名朝,是宋国的公子,长得漂亮。孔子说:如果没有祝𬶍的口才,虽然长得有宋朝那么帅,在这个社会上,还是会吃不开,行不通!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美貌很重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所以要重视自己的形象。二是口才比美貌更重要,如果只有美貌,像绣花枕头一样,还是吃不开。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大门里的门为户。孔子说:哪一个要出外的人,能够不经过门户出去呢?出了门才走上正路,人一定要走上正路的,走邪门,行左道,终归曲折而难有结果。孔子还说:完全顺着原始人的本质那样发展,文化浅薄,则流于落后和野蛮。“质”是人先天的本质,“文”是人后天经验和见识的积累。文化知识丰富,文明发展掩饰了人的本质,社会会趋向衰落而成为历史。后天文化的薰陶与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朴素气质互相均衡了,那才是君子。

现在用文质彬彬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实际上说的是内在本质和外在气质相一致,既有好的成绩,又有好的能力,既能保持纯朴的本色,又能有文雅的谈吐。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谓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人生来的天性,原是直道而行,是率直的。罔字的意义,代表了虚伪、空洞。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就越近乎罔,以虚伪的手段处世觉得蛮好的,但是结果一定不会好,纵然好也是万分之一的幸而免的事。因为诚实人喜欢诚实人,虚伪的人也喜欢诚实人。这句话和上句文质彬彬是一样的意思,要内外一致,直道而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知道吸烟有害,可是就是戒不了,为什么?因为好这一口。喜欢读书,可是听到朋友说三缺一,放下书本就去打麻将了,打麻将开心啊!这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活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如果要培养孩子读书,首先得让他对书有兴趣,然后还得让他读得开心,乐在其中。

孔子说: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不妨作低一点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们的成就,也会和中人以上一样。比如大国工匠,可能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有娴熟的技能,做出的贡献,不会比理论工作者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