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問答卷》35——施耐庵與潘姓到底有何恩怨?

《水滸傳》中,施耐庵一共描寫了三個蕩婦,按照出場順序排列依次是:閻婆惜、潘金蓮、潘巧雲。按照淫蕩指數排列的話,順序應該是:潘金蓮、潘巧雲、閻婆惜。潘金蓮先是勾引武松不成,然後和西門慶搞在一起;潘巧雲口味比較獨特,喜歡和尚;閻婆惜喜歡小白臉。

三位女性最後的下場都很慘:最慘的當屬潘金蓮,書中寫道:“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裏銜着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簡直血腥到了極點,很有些少兒不宜了。內臟都被掏了出來,《水滸傳》啥時改拍恐怖片了啊!

潘巧雲的下場和潘金蓮很相同,書中寫道:“楊雄卻指着罵道:‘你這賊賤人,我一時間誤聽不明,險些被你瞞過了。一者壞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後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爲強。我想你這婆娘心肝五臟怎地生着,我且看一看。’一刀從心窩裏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樹上。”也是內臟被掏了出來,不知道梁山上的好漢爲什麼都喜歡這麼做,口味兒忒重!

閻婆惜的下場稍好一點,只是捱了兩刀,並沒有被掏出內臟。或許是宋江着急跑路,沒來得及。

施耐庵爲何如此憎恨潘姓?讓兩個超級蕩婦都姓潘?而且結局都慘不忍睹?小說中,是武松掏了潘金蓮的內臟,楊雄掏了潘巧雲的內臟。實際上,這兩個恐怖分子背後都是一個主使,那就是施耐庵。

讀小說的時候,感覺施耐庵在寫到武松殺潘金蓮、楊雄殺潘巧雲時,內心一定是痛快極了,彷彿十年深仇,一日得報。施耐庵爲何如此憎恨潘姓?

第一種可能,施耐庵在現實生活中曾與潘姓女子有過節,所以耿耿於懷,記恨在心,就把這份怨恨寫進了書裏。

第二種可能,和宋太宗時的國丈潘仁美有關,因爲老奸臣潘仁美害死了楊家將一門忠烈,所以民間流傳的都是尊楊抑潘,後來竟成了主流論調。施耐庵寫小說時,自然也受了這種主流論調的影響。想來施耐庵本人也是嫉惡如仇的,崇尚忠烈,痛恨奸佞,在寫小說的時候,就把這種情緒帶了進來。

第三種可能,和施耐庵本人的親身經歷有關。公元1353年,張士誠起義爆發,施耐庵曾在張士誠帳下當過差。當時,《水滸傳》正在創作當中,梁山上許多好漢形象都能在起義軍將領中找到原型,如童威、童猛、王英等。起義後期,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和他的哥哥潘元明苟且偷生,向大明王朝投降。施耐庵對二潘的不忠行爲痛心疾首,在寫小說的時候,就把這二人寫了進來,不僅把性別給改了,還死得狼狽不堪。

筆者比較認同第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花邊新聞、娛樂八卦,不足爲證;第二種說法也欠妥,說寫潘金蓮和潘巧雲跟潘仁美沾邊兒,有些牽強。明朝洪武年間,設立歷代帝王陵廟,除了祭祀那些著名的帝王外,朱元璋又親自選定了一批歷代功臣,陪祀於帝王之側,包括周公旦、姜太公、張良、房玄齡等,宋代則有五人,即曹彬、潘美、韓世忠、岳飛、張浚。

潘美就是那個傳說中害了楊家將一門忠烈的潘仁美。施耐庵生活在朱元璋統治時期,那時的主流論調是,潘仁美是一個忠臣。至於潘仁美什麼時候成了害了楊家將滿門忠烈的大奸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不知道是哪個稗官野史家搞出來的名堂。所以,施耐庵不可能受到尊楊貶潘思潮的影響。

第三種可能比較具有科學性。一個作家寫小說,一定會更多的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素材,特別是親身經歷的,寫起來更形象。施耐庵一定非常痛恨潘元紹和潘元明這兩個傢伙。他曾在張士誠手下聽差,這兩個傢伙又是張士誠的親戚,沒準兒敲詐過施耐庵,管施耐庵要過常例錢。可是施耐庵的長篇小說還沒出版呢,還沒拿到版稅,哪來的常例銀子孝敬這二位?這二位就經常給施耐庵小鞋兒穿,沒事兒就讓施耐庵洗個臭襪子,或者圍着操場跑個三五千米的,都有可能。施耐庵早就恨死了這倆小子,等到二潘叛變了革命,施耐庵對二人的醜惡嘴臉就更加痛恨了。於是不僅給二人做了變性手術,還搖身一變成了千古蕩婦,不得好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