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爲什麼值得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對於這句話我們不得不承認: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僅憑這句話就否認了讀書的價值,那麼就是一個大大的謬誤了。因爲有許多好書就是那些行過萬里路的人所寫,有成功的收穫、有失敗經驗的總結,還有許多睿智的見解,以及其他人沒有經歷過的旅途見聞。

這就是書爲什麼值得讀的其中一個理由。人生旅途中,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同等重要,彼此助益。


1.讀他人的好書,開卷有益。

著名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原文: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讀他人的好書,就如同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學習已有的知識,站在更高的起點去看待周遭的一切。

說過“難得糊塗”的鄭板橋是清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年過52歲時得一子,喜愛卻不溺寵。在他臨終前,要求嘗一嘗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從不曾下廚的兒子,乖乖地去請教廚師,並現學現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成功地做出了香噴噴的饅頭。當他興沖沖地端着饅頭來到牀邊時,卻發現父親已經去世,惟留一紙手書:“淌自己汗,喫自己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此時他才真正明白父親的深意!

當我們發現苦口婆心地告誡孩子要自力更生卻無果的時候,讀了這個故事,是否就有了啓發?


2.走自己的路,深知書中自有黃金屋。

一本好書,能給予我們的好處數不勝數,然而行萬里路同樣重要。

若想走捷徑,以爲複製他人的成功就能輕鬆的獲得成功,這可以說是“東施效顰”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西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據傳她有心疾,估計心臟不太好,犯病時,因疼痛而捂着心口、蹙着眉毛,好一個柔弱可憐的病美人!同村長相粗曠的東施以爲這就是美的祕訣,也學着西施蹙眉揉胸,殊不知顯得更醜。

因此,“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得走自己的路,在摸索中體驗實踐書中的知識,這樣才能真正挖掘到書中的“黃金屋”。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就是宋朝宰相趙普,而三國時大名鼎鼎的關羽深夜讀春秋,身經百戰而常勝。

同爲舉世聞名的富人,查理·芒格曾經這樣評價沃倫.巴菲特: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喫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多讀書,讀好書,並且堅持走自己的路,真的可以從書中挖掘到你心目中的“黃金屋”。


3.淺酌慢飲,打開書的方式決定了你不一樣的收穫

開卷的確有益,然而我們也知道,多讀書並不意味着多受益。《書讀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一書的作者二志成,因爲信奉讀書而欠下400萬債務,卻也因爲讀書而成爲了成功人士。這前後截然不同的結果,正是因爲他讀書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就說我自己吧,從識字開始就喜歡讀書,閒暇之餘總是埋首在書堆裏。然而,人到中年,除了比別人在處世中多一點淡然外,我沒有一丁點成爲成功人士的跡象,無名利地位,也無餘財富資。如落魄時的二志成,我讀書,只停留在“閱讀”這最淺的層面,收穫當然寥寥。

閱讀過後,還需要思考,更重要的是轉化並輸出。在這些過程中,每一層次亦有每一層次的收益。

低層次的,比如摘錄一些金句名言,若順手發在朋友圈等處,讓自己感悟的同時,也能“贈人玫瑰”。

再進一步的,可以寫寫書評、讀後感、書單、聽書稿等等,可以私下自嗨,也可以發在頭條、百家號等自媒體上,寫得好的,被各平臺錄用後,可獲得稿酬。

更高層次的,成爲讀書領域的KOL,講書開課,不僅能打造個人品牌,還能帶領一羣人讀好書獲收益。比如樊登讀書,比如弘丹寫作營,等等。

再高層次的,那就是專家學者,如紅學家,窮其一生專研《紅樓夢》,其樂無窮。


淺酌還是慢飲,打開書的方式不同,也決定了你不一樣的收穫。

說到底,就是一句話,開卷有益,好書值得你細細品味並學以致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