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分享 | 教你泡好喝懂一杯中國茶

茶亦醉人何必酒。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神農嘗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

茶,以藥用價值被發現,後經歷了熟喫當菜,烹煮飲用,一直到今天的沖泡品飲。

那麼,就讓我們從中國茶的基本分類說起吧:

茶葉按照不同的加工工藝分爲:不分酵的綠茶,微發酵的白茶和黃茶,半發酵的青茶(烏龍茶,巖茶),全發酵的紅茶和後發酵的黑茶。

具體加工工藝如下:

綠茶:攤放→殺青→揉捻→乾燥 (發酵度)0

白茶:萎凋→乾燥 (發酵度)小於或等於10%

黃茶:攤放→殺青→揉捻→悶黃→乾燥(發酵度)小於或等於20%

青茶:曬青→做青→炒青→揉捻(包揉)→乾燥(發酵度) 小於或等於30-60%

紅茶: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發酵度) 小於或等於90%

黑茶:攤放→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後發酵(發酵度)小於或等於100%

針對不同的茶類,我們需要不同的沖泡方法。沖泡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泡茶需要掌握的三大要素

1. 水溫

水溫:水溫指的是水與茶相遇時的溫度,它會影響物質溶解速度和香氣的揮發。

一般情況下,原料越嫩,水溫越低:

綠茶、黃茶80- 85℃

紅茶、白茶90℃左右(老白茶、壽眉等可用沸水或煮飲)

烏龍茶、黑茶 95℃以上

2. 沖泡時間

時間:影響茶湯的濃度。

紅茶、綠茶、黃茶頭泡30-50s,第二泡短,之後逐漸延長;

白茶頭泡60-80s;

烏龍茶頭泡1min 左右,第二泡只需20s,之後每泡延長15s。

3. 茶水比

茶水比會影響茶湯的濃度。一般情況下,烏龍茶、黑茶 茶水比是1:25 (即1克茶需要25毫升的水)其它茶類1:50。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看茶泡茶,看人泡茶,看時泡茶,看季泡茶;努力做到因人制宜,揚長避短,靈活把握,反覆實踐。

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日常生活泡茶流程:

1備具 2溫具 3投茶 4溫潤泡 5沖泡 6出湯 7奉茶(品飲)七分滿 8收具

當一杯茶湯擺在眼前,需要我們調動五官,用心來品鑑:

眼看:茶葉外形和湯色:外形勻整,茶湯色澤清澈明亮是高品級茶的表現。

耳聽:音樂聲 器具聲 各種水聲(煮水聲,注水聲,出湯聲)

比如宋朝用瓶煮水,難以候視,蘇東坡曾在《試院煎茶》中曰: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這情景和意境,單聽聽,就趣意盎然。

鼻聞:各種香氣(如干茶香 湯前香 湯香 葉底冷香等)

舌嘗:滋味:品嚐前漱口 最佳品飲溫度爲45-55度 三口爲品。

身體:呈放鬆狀態。全身心投入,全然放下,才能真正體會一杯茶中的妙趣。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六大茶類的基本貯藏條件:

1.不發酵的綠茶類、發酵焙火較輕的烏龍茶(例如閩南烏龍,包種茶)以及原料較細嫩的黃茶等。

密閉,冷藏或冰凍,無異味

2. 武夷巖茶、濃香型鐵觀音、黃大茶等重焙火的茶。

密閉、乾燥、常溫、無異味,可以定時焙火

3. 已經經過發酵,品質較爲穩定的紅茶類。

密閉、乾燥、常溫、無異味

4. 黑茶類和白茶類:陰涼、通風、乾燥、無異味。

作家林清玄說過: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擇一午後,愛茶的您,用心爲自己或親朋好友泡上一杯暖暖的中國茶吧。

在茶中靜心,在茶中修身,在茶中照見自己,在茶中享受生命的喜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