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全景百科:科技篇》:喜欢科学探索的孩子不能错过的书 01 02 03 04

01

现在全国最热门的莫过于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的消息啦!


最近,央视《朗读者》公开了一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发来的太空朗读视频,有网友发现三位航天员看起来好像“胖了些”,难道是伙食太好了吗?

其实并不是啦!

只是因为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航天员的血液将涌向大脑和上身,血液的粘稠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面部浮肿、甚至是头部发胀的情况。

不得不感叹,网友们对我们的航天员真的是很关注呢!


02

普罗大众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关注,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现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们的航天事业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走过了一条无比曲折的道路,好在结果是让人自豪的。而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的空间站。

想当年,我们听家里长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只当那是神话,现在,我们真的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简直太梦幻了。

现在的小朋友会继续听到嫦娥和飞船的故事,但他们很聪明,脑袋里总是装着“十万个为什么”,他们很可能追问:飞船为什么能在天上飞呢?很多爸爸妈妈就会心里暗急:我也不是工程师,我哪知道呢?

家长们别着急,储备不足,外力来救,给孩子甩过去一本书,就都懂了,比如这本《给孩子的百科全书:科技篇》,从最简单的独轮车到宇宙飞船,前因后果、操作原理全都给你解释的明明白白的。


03

《给孩子的百科全书:科技篇》算是最近发现的一本宝藏书籍,家里孩子喜欢科技方面的千万别错过。

这本书谁写的?

这本书是由全球著名图片供应机构西班牙Sol90公司为孩子创作的全景百科,这家公司是全世界知名插图和信息图表的内容创作机构之一,是与英国DK齐名的科普百科图书出版商,以具有视觉冲击性强的精美图片和高质量的内容见长,发行图书超过45个国家,被翻译成16种语言,是少儿科普出版领域的领军者之一


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趣、有料、有爱。

首先,这本书真的很大、很厚,我把它和我的一个笔记本做了对比,具体可以看图。


大了有一个好处,就是图片可以比普通书籍的比例大一些,动不动就是对开,大了就是任性啊。

我觉得这样对孩子阅读是有好处的,图片比文字看起来更加直观,视觉效果更好。


这本书有500幅图片,一共包含五大主题:房屋、城市、交通工具、通信、科学和知识,这其中又包含150个小主题,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非常丰富了。

从史前文明到21世纪,从原始的栖身之所到摩天大楼,从城镇到城邦再到国际大都市,从隔空喊话到多样的现代及时通讯,从仰望星空到深入地探索宇宙,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采用3D渲染技术,简单说呢,就是非常立体,看起来很真实。

而且,这本百科全书还采用“透视法”,把建筑的内核一一“刨开”给我们看。读完后,我们不仅能知道那些遥远的建筑或工具的外表,更能直观了解它们的内部布局,我们看到的不是二维图片,而是仿佛戴上3D眼镜现场体验了一把,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让人喜欢啊。



这本书能够帮孩子建立科学认知体系

《给孩子的全景百科:科技篇》为孩子搭建了一座通往美好未来的桥梁,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探寻了科技在五个方面的发展,深入到每一种事物的内部进行全方位的透视,探索其内部的结构及原理,为我们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户。

而且,了解科技发展的前世今生不是最终目的,这本书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那就是探讨一种人与科技和谐发展的模式,让科技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04

这本百科书适合多大的孩子读?

本书更适合7~14岁孩子自主阅读和亲子共读。但我觉得这并不是绝对的,小一点的孩子即使不能自己读,爸爸妈妈引导着一起读也不错啊。

这本《给孩子的全景百科:科技篇》让人们看到了科技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影响,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