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點評《大明王朝1566》| 永遠爲明天做好準備

以人以史爲鏡,提升人文素質。

歡迎走進今天的大師兄點評《大明王朝1566》

第二十七講—賢者如蓮王用汲(二)

    上一講我們說到,合格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主動承擔責任,而趙貞吉想要結果的同時,更不願意攪進這趟渾水承擔責任,所以他把這個案子巧妙的丟回給了海瑞。他知道時間緊任務重,鄭、何已經翻供,兩天時間海瑞就是手腕再強,也難以轉圜。

01

永遠爲明天做好準備

三次提審鄭何,海瑞面對的局面,一次比一次糟糕。

一審的時候,趙貞吉是有默許的,唯一的阻力來自於錦衣衛;二審的時候,清流仍然希望他能審出倒嚴相關的證據,只是提防他審到宮裏,阻力也有限的;等到三審的時候,趙貞吉和譚綸都不希望他能審出點什麼。

趙貞吉一開始就暗示鄭、何翻供,海瑞沒有任何助力,所有人都是他的阻力。面對這樣的阻力,海瑞還要審個清白,不過是爲了“正道”兩字而已。

用《孟子》的話說便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時不能做理虧的事,這樣纔是大丈夫。

只有兩天時間重審,時間很緊迫,海瑞卻一直沒有出現。最後一晚,海瑞抱着一摞紙,總算是出現了。而海瑞消失的兩天裏他並沒有閒着,他準備了大量的資料與數據,做了充足的準備,只爲三審鄭何、爲了維護原審結果,所以我們能從海瑞身上學到:銷售的第一步叫準備。

王用汲在堂內來回踱步,顯然是在等海瑞。見到海瑞出現,王潤蓮心中一喜。與王用汲“既見君子”的喜悅不同,海瑞卻顯得很冷淡:“這個案子本來就是我審,既不幹趙中丞的事不幹譚大人的事,也不干你王知縣的事。兩榜科甲從來取的是鄉愿,這個案子還是由我這個舉人來審吧,請王知縣迴避。”

王用汲聽海瑞這樣說,面露慍色說到:“海知縣,你也把我大明進士出身的官員都看得太低了吧,要說原案。不光你一個人的事情,我王用汲的姓名也在上面簽着呢。

圖片

內閣、司禮監要求打回重審,嘉靖君心難測,海瑞又下了決心硬往上頂,海瑞很清楚事情的危險,也正是因爲清楚,所以不忍牽連好友。王用汲又說:“可有多少母老子少泣於飢寒,剛峯兄竟忘了。”

“賢者潤蓮,我亦不如你。”海瑞如果再勸,他便不配作王潤蓮的朋友了。王用汲在旁,所有的都和上次審案一樣,海瑞升堂審案。

02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海瑞這邊審案卻不順利。一個身爲布政使一個身爲按察使,既說不是毀堤淹田,又說貪墨修河工款以致河堤坍塌也不知情,更說倭寇劫獄是時常發生之事。毫無疑問,鄭何二人明確知道了朝廷的意思,爲了保命,咬定毀堤淹田、通倭都是不存在的。

鄭何二人不光是不承認,還使用了海瑞的“記錄在案”這個大招,咬死了這兩件事不存在、沒有發生。海瑞卻沒有多做糾纏,似乎認可了兩人的說法一一記錄在案。

記錄完了,海瑞還主動提醒畫押,似乎已經認可了翻供。何茂才忙不迭地去畫押,鄭泌昌卻要謹慎一些:“且慢,看看供詞。”對比王用汲和海瑞的君子坦蕩蕩,我們發覺此時的鄭泌昌和趙貞吉竟有些許的相似,頗具小人長慼慼之態,自己的內心黑暗便認爲世界都是黑暗的。

圖片

看完供詞後,鄭泌昌覺得自己得以保命,向海瑞深深一揖,以爲海瑞迫於壓力,就此罷休。然而海瑞卻和他們想象地不一樣,他先把兩人押到了那個神奇的錄房。鄭、何沒有預料到,拼命反抗。

緊接着,海瑞傳召了兩位已經很久沒見的大人...

那麼海瑞傳召的到底是那兩位呢?

海瑞此舉究竟意欲何爲呢?

三審鄭何真的就如此結案了嗎?

讓我們帶着問題,期待下一講大師兄點評《大明王朝1566》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