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點評《走向共和》|犯上直言閻敬銘

以人以史爲鏡

提升人文素質

從歷史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從歷史中,尋找人生的道路

從歷史中,尋找......

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

電視劇《走向共和》確立的就是“找出路”這一貫穿近代史的根本主題,對這段歷史進行深刻挖掘和全景式展現,描寫了像李鴻章、袁世凱、康有爲、梁啓超、孫中山這樣的歷史人物,像甲午海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這樣的歷史事件。

在歷史學家眼中,對李鴻章的歷史評價,早已不是簡單的“賣國賊”三個字就可以結論的。然而,學術成果的“普及”似乎並不得力,李鴻章的熒屏形象一直沒有大的變化。《走向共和》中“全新”的李鴻章形象,讓普通觀衆感到詫異,以至有“平反”、“翻案”之說。

該劇最有意義的突破,在於對洋務運動的肯定,進而把李鴻章放在近代非常複雜的歷史脈絡中進行歷史的闡釋,而不是簡單作道德的、充滿義憤且帶有臉譜化的評判。本劇最大的貢獻在於它在恢復歷史人物的真實性方面作出了可貴的努力。這一突破的意義已經超出了電視藝術本身。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走向共和》第二集

犯上直言閻敬銘(一)

回顧慈禧說過的兩句話:第一句話叫做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人都聽過這句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是慈禧說的,那第二句話叫做誰讓我這個生日過得不舒坦,我就讓他一輩子不舒坦。所以慈禧是一個看起來很聰明,但缺乏領導大道的人,再看慈禧剛剛說的話,拿自己一個太后,去跟一個平常人家六十歲老太太去比,光緒的說法是:“親爸爸訓斥的是。”光緒的意思就是你說的太對了。翁同龢說的更好:“太后時時刻刻都以江山社稷爲主,我們應該以你爲榜樣。”我們第一是要遠離這樣的人,但第二個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不要做這樣的人。閻敬銘的意思就是你說話容易,站着說話不腰疼,但是事情又做不好,慈禧一聽勃然大怒,因爲她已經露出了她的底線和威脅,結果居然還有人敢頂着幹,所以慈禧憤怒道:“你給我滾。”閻敬銘就屬於直臣,或者叫忠臣,他說:“臣有罪過,如果我有什麼罪,我有什麼過可罷黜問刑,你可以隨時來處理我,但不可以叫我滾,這樣子辱及朝廷制度。”慈禧拉下了臉,憤怒地說:“你給我立刻滾出去。”閻敬銘也做到了善始善終,他說:“臣不滾,臣自會走。”所以從這裏可以看到一個直臣和忠臣的做法,就像閻敬銘說的:話容易說,但是要把事情做好不容易。這樣巧言令色的人當然就是小人。

而這個時候,一個能夠真正稱得上大臣的李鴻章來了,閻敬銘憤怒的被趕出去了,首先李鴻章按照禮儀見慈禧,慈禧變臉變得非常快,所以銷售員也好,政治家也好,有一個能力叫做變臉,那翻譯成另外一句話叫做永不變臉的能力,變臉的能力是不帶着情緒,永不變臉的能力就是永遠活在目標中,永遠不把憤怒放在別人的身上。這兩人就像我們從平凡到卓越裏面說的:真正的高手並不是一開始就直奔主題,直奔主題的那絕對是銷售員,高手都是首先寒暄,見面不談業務都在聊天,結果就這樣地把業務給談成了。

圖片

圖片

圖片

慈禧寒暄:“什麼時候到來的北京?”李鴻章回答:“昨天來的。”然後慈禧說:“看起來精神還好。”就像孔夫子在論語裏面第二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個時候馬車很慢,不像現在有高鐵,那個時候可能一見面就是終身可能永遠不會再見面。那李鴻章說:“臣鞍馬上過來的。”他的意思是:我是從武臣到文臣的,所以我是鞍馬上過來的,我身體並不差,平時也重視調養。這個時候李鴻章,順便就從寒暄扯到他真正要講的話。他說了三句話,那這三句話分別代表三種意思,第一句話叫做孔聖人說的食不厭精,第一集最開始那兩分鐘李鴻章最喜歡喫的叫做清蒸的鬆口鮮鱸魚,這句話他是講給講給光緒聽的,食不厭精,事不厭細,做一件事情重在細節,不能着急和粗心大意,很急的去做一件事情,可惜光緒聽不懂,並且一臉的不耐煩,他後面接着說:“臣的屬下背後都叫臣李鱸,因爲我喜歡喫鱸魚所以就叫李鱸了。”慈禧說:“這底下人也太沒規矩了。”李鴻章說:“他們也沒有什麼惡意,臣也懶得生氣。”他第二句話意思是:你作爲一個領導者,不要太跟員工去計較,他只要是願意把事做好就夠了,做不好你讓他走就好了,沒有什麼好生氣的。他又接着說:“臣的第二個心得是每天早晨有一次散步,這還是臣的恩師曾國藩在世時,留給臣的必不可少的功課,做任何活其實都是做農民活 身體擺在第一位,那重要的是身體。”慈禧一聽聽:“巧得很啊!我也散步,只是在午後散,而李鴻章你是清晨散,你每次走多少步?我是走999步。”慈禧自己自問自答。李鴻章拍馬屁就像追女孩子,李鴻章聽後說:“九九歸一,太后連散步都合乎天數,你做什麼事情都是講天道的,臣不行,臣沒個章法,只走的把身體走得微微發熱就行了,順乎自然。”李鴻章的意思就是太后生日不要去走這個形式主義,重要的是國家國富民強和你身體健康平安,可是慈禧聽懂了順乎自然,走的身體發熱就好。慈禧聽不懂他的意思,她認爲:誰讓我生日過得不好,我叫他這一輩子過得不好。後面兩個聽懂的人更可憐,光緒他覺得不管怎麼樣他不可能輸給慈禧,因爲慈禧死的時候七十三歲,光緒死的時候三十八歲,我熬都熬死你,可是光緒卻做不到,看得破忍不下,所以不管光緒怎麼死的,用中國一句話叫做:天作孽有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圖片

圖片

圖片

另外一邊,坐臥不寧的翁同龢覺得這兩個人感情看起來好,不只扯公事,私事都能夠扯在一起,翁同龢缺乏修養,第二段話想說給慈禧聽:“臣脾氣暴躁,怒火傷肝,所以我要常常做些怡情的事情,比如說弄弄花草,臣對養鳥也很有興趣,哦!對了,臣的屬下盛宣懷,半年前覓得一隻印度產的鸚鵡,它極通人性,我給太后帶來了 以博太后一笑。”這個時候他把要捧的人也說出來了,這個時候他爲盛宣懷謀福利,通過這件事情直接把盛宣懷推薦給她,在管理中犯了錯都是管理者的錯,但是有功的時候你卻要給底下人機會,否則底下人不會跟着你,所有的功都是你的,所有的錯都是員工的,一犯了錯都是員工有問題,那他們肯定也不會服從。所以李鴻章第一是提醒太后到了這把年齡了,不要脾氣暴躁,傷的是自己的身體,怒火傷肝。第二是推功攬過,立刻把盛宣懷給推出了,那慈禧隨即問盛宣懷在哪裏,李鴻章說就在殿外候着。

盛宣懷會如何面對慈禧呢?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我們在中間又能夠學到什麼呢?

各位讓我們帶着問題期待下一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