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的枪声》:世界很大,而我很无知(二)

辛亥年的枪声
李舫/主编

《辛亥年的枪声》是《观天下·新世纪散文精品文存》收录的散文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李舫主编。

《观天下》简介:《观天下》延揽天下有识之士,集纳新世纪以来的散文名篇,以“观”与“天下”之间的动静、起承、转合,接续文脉。这些文章按照主题分为4卷,无论是观人文、观历史、观世事、观山水,均厚积薄发,有所创见。他们的散文,风格迥异,各有妙趣,纵横浩荡地连接起新世纪以来色彩缤纷的散文长廊,铸就了新世纪以来的散文高地。

读完这本书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世界很大,而我很无知。一字一句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历史等的博大精深,且气势磅礴,而我不过沧海一粟之亿万分之一罢了。

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抄录:

5、而中国的活力与动力,其实更多来源于内部不同地域结构之间的互动与和谐。自古以来所谓“正统”,指的也无非是洞悉这一结构的互动与和谐之道,而并非一家一姓、一门一派的独占。因此,从“论十大关系”到东西部统筹、协调发展的构思,正因为体现了此种“天下观”,方才合乎圣人道。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长城内外是故乡——此所谓:举天下之力,行万事之法,中华民族江山有思,圣者混一天下,然后为正统。

……

所谓“天地之间”,也就是“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公的世界便也是“易”的世界,或者说是面向“天时、地利、人和”不懈运动的结构,此为前人所开拓之“天下观”之真知灼见,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新的形式展开之原因。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尤为今天我辈须臾不敢忘记,亦不能忘记。

……

人心散则天下散,人心合则天下安,人心所向,则文化制度立。两千余年来,如北方大曲之于长安,佛陀石窟之于平城、河洛,满、汉、蒙、回、藏建筑之于北京、承德——此礼仪融会、文化典章制度创造更新,历历在目,无不是当时人心所向之造物。故《庄子·天下》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和,《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中国者,百家之学或称而道之。”

——韩毓海《江山走笔》

6、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仍未回暖的寒风中,金门岛料罗湾战船密布,旌旗猎猎,四百艘船舰和二万五千名将士,在郑成功的亲率之下,向着海峡对岸出发了。这是志在必得的一场战役,说到底郑成功此时也没有再输一场的资本了。八天后,这支军队登临台湾。这一天是1661年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一。之后,在进行长达九个多月的恶战后,荷兰人终于不支,双方签订了缔和条约。十几天后,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带领下属离开台湾,延续38年之久的荷据时代终于结束了。

……

许多历史堆在尘土里已经只配做垃圾,但有些历史今天回望起来却仍然非常有价值:台湾全岛如今有四十多座孔庙……

能征善战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支撑着它的除了与生俱来的智慧、胆略、气度之外,更重要的是知识,而知识素养源源不断的培育与储备,往往又是一个政权能够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条件。

……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后人题在福建泉州晋江施琅纪念馆里的一副对联。三百多年过后,两人间的恩恩怨怨其实已被大多数人遗忘,能够记住的,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为了将东南海面上的这座岛屿收归中华,这两个才情相当、胆略类似的男人,都曾经赴汤蹈火。

——林那北《郑氏与施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