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的槍聲》:世界很大,而我很無知(四)

辛亥年的槍聲
李舫/主編

《辛亥年的槍聲》是《觀天下·新世紀散文精品文存》收錄的散文之一,由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李舫主編。

《觀天下》簡介:《觀天下》延攬天下有識之士,集納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名篇,以“觀”與“天下”之間的動靜、起承、轉合,接續文脈。這些文章按照主題分爲4卷,無論是觀人文、觀歷史、觀世事、觀山水,均厚積薄發,有所創見。他們的散文,風格迥異,各有妙趣,縱橫浩蕩地連接起新世紀以來色彩繽紛的散文長廊,鑄就了新世紀以來的散文高地。

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觀的感受是世界很大,而我很無知。一字一句都能讓人感受到中華文化、歷史等的博大精深,且氣勢磅礴,而我不過滄海一粟之億萬分之一罷了。

以下爲部分精彩內容抄錄:

11、離開四合院已有多年,但是每當看到或聽到又有一條衚衕、一座四合院消失,總有一種悲情湧上心頭。在我的記憶深處,早已烙印上永遠的四合院情結,甚至成爲內心中對於城市記憶最柔軟的地方。四合院建築的消失只是一個方面,同樣可惜的還有傳統民俗文化和地域生活方式的消逝。

——單霽翔《我的四合院情結》

12、說到孟子的風標,最顯眼的是其政治抱負遠大,高自期許,非常自負。他以孔子的繼承人自任,指出:從堯、舜至於孔子以來,具有一條聖人、王者綿延相承的根脈;“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王充閭《遺編一讀想風標》

13、遷徙,成了歷史的另一種書寫,它寫出了什麼纔是真正的歷史大災難——不是宮廷政變,不是皇宮的恩怨情仇,而是動亂!大災難首先是黎民百姓的災難。……

我沿着周伯泉當年走進峽谷的方向走到了廖賢河,山腰上已經有了一條路,汽車在泥土路上向山坡下開,大峽谷就在一塊玉米地下送來河流的聲音。拐過一道道彎,古寨突然出現在眼前。地坪上一座殘破的戲樓,戲樓下卻站滿了人,衣服也大都是破爛的。一張張被陽光暴曬的臉,黧黑、開朗,綻開了陽光一樣的笑。他們是周伯泉的後人,已傳到了十九代。正是他們,生命有了傳承,才使歷史某一刻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件留存了下來。……

一個人,數百年前邁開的一雙腳,多麼微不足道,多麼渺無音訊,何況飄散在時間的煙霧中,早已洇去了痕跡。然而,西部的山水,偏僻而森然的風景,卻將歲月的一縷悠遠氣息飄來,如時間深處的風拂過,帶來了那些微笑的但卻與人生之痛緊緊聯結的瞬間……

——熊育羣《路上的祖先》

14、然而,如我們所知,司馬遷最終選擇的是第二條路:接受宮刑。他接受了閹割,接受了奇恥大辱,從此成了一個與太監一樣的廢人,成爲一個苟且偷生的廢人,終生生活在奇恥大辱中,生活在別人的白眼和鄙夷中。

難道他忘了先賢的教誨嗎?難道他貪生怕死嗎?

不。司馬遷沒有忘記先賢的教誨,他也不怕死。他之所以在這生死關頭選擇屈辱地活下來,是他想起了自己肩負的使命:他還有大業沒有完成。……

——徐可《司馬遷的選擇》

15、殷仲文看着庭中挺立的槐樹,發出“此樹婆娑,生意盡矣”的感嘆,桓溫的感慨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初讀時都有些突兀,然而沒有這兩人的前後響應,沒有這些基本意思打底,《枯樹賦》中再多金句,文字再怎麼漂亮,也還是沙灘上建的七寶樓臺,雖然炫人眼目,終究戳穿不得。

——葉兆言《清新庾開府,暮年詩賦動江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