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的槍聲》:世界很大,而我很無知(三)

辛亥年的槍聲
李舫/主編

《辛亥年的槍聲》是《觀天下·新世紀散文精品文存》收錄的散文之一,由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李舫主編。

《觀天下》簡介:《觀天下》延攬天下有識之士,集納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名篇,以“觀”與“天下”之間的動靜、起承、轉合,接續文脈。這些文章按照主題分爲4卷,無論是觀人文、觀歷史、觀世事、觀山水,均厚積薄發,有所創見。他們的散文,風格迥異,各有妙趣,縱橫浩蕩地連接起新世紀以來色彩繽紛的散文長廊,鑄就了新世紀以來的散文高地。

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觀的感受是世界很大,而我很無知。一字一句都能讓人感受到中華文化、歷史等的博大精深,且氣勢磅礴,而我不過滄海一粟之億萬分之一罷了。

以下爲部分精彩內容抄錄:

7、1942年深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老朋友,美國曆史學家費正清夫婦特意從重慶來到李莊看望他們。見到病重得臉色蒼白、顴骨高聳的林徽因,美國朋友說:“依我所想,如果美國人處在此種境遇,也許早就拋棄書本,另謀門道,改善生活去了。”他們動員梁林夫婦去美國發展,說美國各方面條件都優越,他們的才華更能得到施展,林徽因的病也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然而,林徽因微笑着,婉言謝絕了。她說:“中國南方的居民充分體現了中國的人文精神。我有個設想,等身體好起來的時候,要對江南民居做一番詳細的考察。”美國朋友離開的時候說:“我明白了,你的事業在中國,你的根也在中國。你們這一代知識分子,是一種不能移栽的植物。”……

——劉裕國《烽火中的文化堅守》

8、畢業十幾年後,有一次在北大西門外遇到了吳先生,他似乎老了許多,但目光依然銳利。我說:吳先生,我是軍藝文學系畢業的莫言,我聽過您的課。

他說:噢。

我說:我聽您講莊子的《秋水》《馬蹄》,很受啓發,寫了一篇小說,叫《秋水》,寫了一篇散文,叫《馬蹄》。

他說:噢。

我說:我曾在刻蠟紙時,故意把“月題”解釋成“馬的眼鏡”,這事您還記得嗎?

此時,正有一少婦牽着一隻小狗從旁邊經過,那小狗身上穿着一件鮮豔毛絨衣。吳先生突然響亮地說:“狗穿毛衣尋常事,馬戴眼鏡又何妨?”

——莫言《馬的眼鏡》

9、軟骨頭,指的不是骨頭,是怯懦的心。怯懦有天生的,也有迫於無奈的,俗話叫示弱。

漢代的和親政策是大國的屈辱之舉,是用美女換和平,是禮儀之邦向野性的引弓之國示弱。這段辛酸和無奈的歷史持續了大約150年,具體的時間節點是,從公元前200年“平城之圍”,到……

——穆濤《漢代的政治豐碑和國家隱痛》

10、想用囚犯的演說打動審訊者,這無異於與虎謀皮。但是,林覺民的灼灼目光與慷慨陳詞還是震撼了在座的清軍水師提督李準。世界形勢、清朝的朽敗、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事業,林覺民血脈僨張,嗓門嘶啞,激烈的鐐銬震得當啷啷地響。……

大清王朝呼啦啦如大廈將傾,螻蟻般的草民茫然如癡,革命者鋌而走險,拳拳之心誰人能解?林覺民一時悲憤難遏,一把扯開了衣襟,揮拳將胸部擂得嘭嘭地響。一口痰湧了上來,林覺民大咳一聲含在口中而不肯唾到地上。……

俠肝義膽的一個標誌就是隨時可以赴死。這種人往往不再兒女情長。真正的大俠只能獨往獨來;如果後面跟着一個女人,一步三回頭是要壞事的。纏纏綿綿只能消磨意志,多少英雄陷入溫柔鄉半途而廢。英雄手中的長劍,一方面是格殺敵手,另一方面是揮斷自己的情絲。兒女情長是柳永、張生、梁山伯或者賈寶玉們故事,與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離得很遠。……

——南帆《辛亥年的槍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