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逼迫最好的兒子自盡,歷史證明兒女的不幸大都來自糊塗的父母

太子申生是晉獻公的大兒子,並且素有賢德之名。也就是說這個兒子忠孝仁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賞。

誰家有個這樣優秀的兒子,一般父母也許做夢都會笑醒。

但是晉獻公對這個兒子卻大爲不滿,他對這個兒子不滿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這個兒子幹啥啥成功,幾乎讓人挑不出錯來。

另外一個,因爲他有了新寵驪姬,一心想改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爲太子,所以申生就成了晉獻公的眼中釘,肉中刺,一心想把申生除掉而後快。

有了後媽,就有了後爹。

這句話在晉獻公這表現得淋漓盡致,何況太子申生素有美名,這也讓晉獻公感到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很大的威脅。

在晉獻公百般逼迫,及驪姬的陷害之下,太子申生最終用懸樑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古人說:“慾令智昏,欲令智迷。”

利益越是集中的地方,越是容易產生劇烈的爭鬥。

晉獻公自己迷戀權力地位,迷戀美色,不惜以犧牲自己兒子的生命爲代價。

這麼優秀的一個兒子身故以後,也並沒有讓晉獻公感到任何的愧疚,反而對剩下的兩個已經成年的兒子也進行了捕殺。

所以如果我們仔細讀歷史上這些血淋淋的教訓,就會發現人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但是不懂慈愛的結果所造成的是不僅父子之間毫無親情可言,兄弟之間爲了爭利,也開始了新一輪你死我活的爭鬥。

所以有了晉獻公這樣的爹,底下的子女就註定不會有好日子過。

驪姬的兒子奚齊雖然最得晉獻公的寵愛,但是也沒能逃脫被刺殺身死的結局。

如果在生活中,不幸有個只認利益的糊塗父母,那麼作爲孩子,一定要儘早地遠離。

當自己足夠強大,再回到父母身邊,不失爲一個明智的選擇。。

就像晉獻公其中一個兒子重耳,一看到自己的哥哥被逼死,就遠遠地逃到別國,才僥倖保存下來了自己的一條性命,這纔有了後來的東山再起。

孔子教育自己的弟子曾子說:“面對父母的責打,要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父母做得並不全都是對的,這個真相在兩千年前聖人已經揭示給後人了,所以面對父母的問題,自己也要學會去善巧方便地去面對。

太子申生雖然足夠優秀,在仁義禮智信方面都被人所稱道,但唯一欠缺的是面對未來重來的勇氣。

書上說申生在晉獻公的刁難下,已經厭倦了無休無止的爭鬥和殺戮,所以情願自盡,也不願意奔逃。

因爲無論他逃到哪裏去,晉獻公依然會派人去追殺他。

這就是巨大的利益帶來的可怕之處。


但是申生的離世也是對晉獻公最大的報應,因爲如果申生不死,很有可能會成爲晉國的一代明君,晉國也會變得更爲強大,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動亂和悲劇。

只是對於已經失去人性的晉獻公來說,那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將權力地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一個被慾望掌控的人生,註定要受到別人無情的矇騙,美人驪姬就是那個騙術高手,將晉獻公騙得團團轉,只是這個騙子到最後雖然絞盡腦汁讓自己的兒子登上了太子之位,但還是沒有辦法保住自己兒子的性命。

這麼慘烈的因果循環,都是源自於人的慾望,都是爲了追逐最高的利益所產生的一環扣一環的悲劇。

今天無數人還在以追求巨大利益爲目標,但是請問你看到巨大利益後面帶來的隱患了嗎?

尤其是很多父母還在向孩子灌輸,以後只要有錢,就不怕生活不好的這種理念。

但歷史的經驗早就告訴我們,只有利益,而沒有德行的支撐,利益越大,危險就會越大。

今天孩子稀少,身爲父母更想培養出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孩子,但是如果自己沒有正確的觀念,不懂得爲孩子培養好的品行,不給他培養出處事的智慧,那麼就算給孩子留下再多的財富,未來孩子依然會生活的很危險,不是嗎?

不被慾望所迷,強大自己的心智,以利人利己爲人生目標,這樣的教育任何時候都應該是一條光明大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