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觀念落後還固執起見,你會說服他們嗎?

這是來自紙條APP的辯題。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一直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典型難題,家長想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子女希望父母能給自己一些空間,諸如此類的衝突不勝枚舉。如果爸媽的觀念已經過時了,而且他們很固執,不願意主動接納現在的觀念,那孩子要不要說服他們呢?
不說服父母的話,父母就會一直用落後於當前時代的標準去要求子女,而且也會大大阻礙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建起完全沒必要的障壁。然而一旦試圖說服性格固執的長輩,或許在他們眼裏會變成頂嘴,平添許多麻煩不說,還會傷了家長和孩子的和氣,從說服變成爭吵,豈不是得不償失?
那麼,如果是你,會選擇堅持立場,說服父母,還是以和爲貴,不說服父母呢?
正方:我要堅持自己,說服他們。68%
反方:不想跟爸媽吵架,不要說服。32%

01

我選擇了反方,我是那32%裏的一員。

在詳細表明自己觀點之前,我有幾個前提,如下:

第一,這裏說的“落後”,是誰定義的落後?

時常我看文章裏說父母觀點落後,總會有些許不解。我的同齡人,一半都有了孫輩,我們這一代的人,不是過去小腳老太太不識字的概念了,60後70後,觀點能落後到哪兒去呢?

如今網絡發達,信息豐富,疫情前大都也滿世界走過,就算電腦玩的不溜,刷手機也不會太孤陋寡聞,這個“落後”,能有多落後呢?

父母和孩子的觀點不一致,是一定有的,但哪一方的觀點更合適,未必一定是年輕人的。

第二,作爲孩子,在你判定父母觀點落後的那一刻,你確定自己弄明白父母的意思了嗎?

第三,這個話題是在父母孩子都是善良三觀正的前提下討論的,大家只是觀點先進落後之分,沒有正義邪惡的成分。

基於這些,我把題目稍微改動一下,變成“與父母觀點不一致,該堅持自己,不惜吵架也要說服他們麼?”

02

我父母已經不在了,如果重新來一遍,在和他們觀點不一致的情況下,作爲孩子,我不再會態度鮮明地說服他們,證明我是先進的,他們是落後的。

是,之所以這樣,是因爲我這一輩子全程都在說服他們,有時候甚至大聲激烈,甚至不歡而散。

時間太久了,具體細節我都想不起來了,只記得那場面,我很有道理很有底氣很能說的樣子,每一次,爸媽到最後都沉默了。

直到母親去世,我人到中年,悉心陪伴90多歲的老父親時,我才學會靜下心來,先聽懂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充分理解之後,再嘗試着用老人接受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讓老人試着用換個角度想一想,是不是結論就不一樣了,就比之前那麼想更快樂更舒服更幸福了?

是的,直到人到中年,我才知道,所有觀點的形成,都有它的源頭。書上說,怕坐電梯的人,恐懼可能來自小時候掉過井裏,那不是一句要勇敢哦能治癒過來的。

父母經歷了一輩子,我們的“誰不是一邊痛哭一邊自愈”,“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人家都經歷過,他們所有的觀點都是滄桑堆出來的。

前些日子,談論一個問題,我和孩子意見不一致,有天我問另一個年輕人,他說我要是您家孩子,我也這麼想。我說,如果我現在30歲,我一定和你們想法一樣。但等你們到了我這個年齡,十有八九你們也和我一樣了。

所以,說回來,作爲孩子,好好傾聽父母想說的,確定聽明白了,設身處地想一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哪怕一點點,就好了,不用說服。

我們上課不是還“頭腦風暴”麼,頭腦風暴的前提是不批評,是讓衆口發聲,說不定誰的火星就點燃了誰的火花。

我花了很久才明白,對父母之前表達的觀點,有很多我都誤會了,比如很多周全謹慎都被我誤解爲消極悲觀。

如果再來一遍,我一定好好地聽,然後抓住關鍵的部分,就算他們的觀點真的是消極的,如果我能抓住積極的部分,把它詮釋轉向美好的方向,我也是成功的。

父母還在的孩子們,珍惜他們還在身邊的時光吧。他們的觀點未必落後,三觀中有很多美好的不變傳承,隨着時代進步,角度不同而已,我們聽着就好了,不用說服。

是不是採納,自己定。


03

如今,我是作爲父母的一方了,作爲母親,我是這麼想的。

感恩生逢盛世,足不出戶日行千里,一部手機便知天下事,有這麼豐富的學習資源,我們這一輩的父母實在沒有道理“觀念落後”,還“固執起見”。

首先,我會繼續做一個學習型的媽媽,堅持閱讀,保持好奇,不讓自己的頭腦“像墳墓一樣”。

與孩子最大的交集應該是帶孫輩孩子,我猜這大概也是這個辯題的出處。

我數碼控,好奇並精通各種黑科技,打字不輸90後,電腦熟練,喜歡閱讀,留心並看過不少育兒的書。

弱弱地說一句,我甚至稍稍有點擔心,怕將來育兒觀念落後的不是孩子的奶奶我,而是孩子的爸媽呢。

其次,做一個快樂充實的榜樣,讓這個家裏因爲有我,充滿祥和。

你們的觀點可以和我不一樣,但我能包容,三觀一致的前提下,各有各的道理百花齊放就好了。這樣態度下的不一致,也不會被孩子們認爲是落後和固執吧,他們也沒有什麼慾望和機會要來“說服”我吧。

第三,邊界感要清晰。

在孩子家,孩子是他們家的主人,他們兩口子說了算。雞毛蒜皮的事,我不插嘴,生活習慣跟着孩子們的走。稍微大點的事,我會表態,但決定權在他們。

在我家,我是我家的主人,我傾聽孩子們的建議,但決定權在我。

04

很多事情,是系統的事,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一家過不好,不是某個人不是某件事,是長期各方面的問題積累下來的結果。

父母固執,不是簡單地該不該說服的問題,它牽涉到方方面面。如果父母孩子把所有邊邊沿沿的事情都做好了,大人孩子都自我審視到位了,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作爲孩子,我們自己是不是觀念也會落後於時代,考慮問題是不是簡單了片面了不周全了?是不是想表達卻沒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是不是總在盲人摸象曲解家人的一切?對一切有感恩的態度嗎?有沒有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作爲父母,我們與時俱進嗎?倚老賣老嗎?尊重孩子嗎?在爲孩子種種焦慮指導孩子的時候,自己活得高興滿意嗎?邊界感有麼?讀書嗎?思考嗎?修心嗎?能不提前半生的當年勇嗎?能抱着一顆向孩子們學習的心嗎?

……等等。

是吧?這些都畫對勾的時候,上面的辯題已經不是問題了。

再一次,我想起了中醫,想起了那個比喻:魚病了,換水,水乾淨了,魚就好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