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認知驅動》

李笑來曾說:”七年就是一輩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般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七年的時間。這樣來說,人的一輩子可以做成很多件事。

可是,爲什麼大多數人一生都碌碌無爲、一事無成呢?

答案是人性使然——人的天性是急於求成、好高騖遠的,可如果追隨自己的本性,往往會在遇到困難時,便草草了事、乃至放棄,結果是白白蹉跎了大好光陰,徒留一聲沉重的嘆息。

而要真正做成一件事,又談何容易?它需要認知驅動,這也是我今天介紹《認知驅動》一書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01 做成一件事的心態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價值規律”,即商品生產好之後要以價值量爲基礎進行等價交換。

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求職謀生,都脫離不了這個規律。

《認知驅動》一書中提到:只有當自身創造的價值足夠大時,我們才能被別人強烈需要,才能參與到更大的社會交換中去,並得到對方對等的回饋。

所以成長的目的就是創造價值,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成就自己,而且你創造的價值必須是長久的,因爲越長久,價值就越大。

有了這層認知之後,此書的作者在寫作上,選擇了這樣的策略:力求每篇文章都追求底層、不碰熱點、不說個人碎碎念,砍掉浮誇的表情、無意義的插圖及一切與主題無關的東西;同時力求每篇文章都能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或改變一個觀念,而不是讓人情緒高漲一下之後就歸於沉寂了。


由此可見,要做成一件事應具備長期主義的心態,我們要抱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態度,去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至於那個結果,就交給時間。

當你帶着這樣的心境去做一件事時,你不再會爲短期內達不成目標而患得患失,你會懂得:要做成一件事,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要經過點滴的積累,這樣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終見證自我的蛻變。

複利曲線同樣告訴我們:要想越過曲線的拐點,就要忍受前面漫長、曲折,可能沒有任何回報的等待,這個過程相當艱辛,可一旦過了拐點之後,便會等來指數級的增長。

人生百年,於天地不過一瞬,於螻蟻則屬永壽,只要擁抱長期主義,摒棄求快、驕傲、魯莽等負面心態,你完全可以至少做成一件事情。


02 做成一件事的方法

要做成一件事,首選要明確目標,因爲它是我們在黑夜茫茫大海中前行的燈塔,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

而當你有了目標後,應該如何做呢?

《認知驅動》一書給出了答案:我們應該把目標“寫下來”——寫清楚它是什麼,以及它對自己的意義和關聯,這點十分重要。

如果你真的去寫了,就會發現寫清楚目標並不容易,而且還會遇到有很多想法,但無法確定哪個是真正目標的情形。

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剋制自己想同時做很多事的慾望和衝動,只選擇最重要的一個目標,然後集中心力去做成, 等做出名堂之後再去追求下一個。

專注是高手的護城河,是一個強者最好的防守策略,也是一個弱者最好的進攻策略。當你決心專注做好一件事時,就連上帝也會爲你讓道的。


03 做成一件事的智慧

無論是古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無不告訴我們:環境,對於個人成長實在太重要了,要做成一件事同樣離不開優秀的環境。

《認知驅動》一書中列舉了幾個事例,比如:一位是玉泉校區老師公寓的宿管阿姨,她來到浙大後,被學校的學習氛圍感染,便利用值班時間自學英語。在採訪時她說:“看到你們樓層里人才濟濟,忙忙碌碌都是爲了學習,我好像錯過了這個時代,我要再變成一個學習的人。”

另一位宿管阿姨徐霞,2010年來到浙大,在與同學們相處的過程中,她感受到學生積極好學的精神,於是也學起了畫畫。她說:“孩子們那麼優秀,我也不能拖了後腿!別人能做到的,我爲什麼不行?”現在她不僅有不少拿得出手的繪畫作品,還成了一位吉他小能手。

這正是環境賦予一個人的力量,它能讓一個人產生變好的念頭並願意去努力,還能讓這份努力的效果得到放大。從某種程度上說,環境的力量其實遠超個人努力,只是很多人會天然地無視或忽略這一點,認爲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就自己,畢竟努力是看得見的,而環境因素卻會因爲自己身在其中而很難覺察。


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只是一個點,而這個點是否在一條上升的曲線,或是在一個向上的曲面上,尤爲關鍵。而當你渴望做成一件事時,如果你擁有一個很棒的環境,那麼你的努力往往是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關於環境的重要性,《認知驅動》一書中還指出:我們的生活環境決定了我們每天要見哪些人、做哪些事,這些人和事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言行,因爲人類大腦中有鏡像神經元,它會讓我們無意識地模仿身邊的人和事,所以若是周圍的人經常做某些事情,我們也會不自覺地學着做。

這也解釋了另一種現象:一些學習成績好的人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清爲什麼自己會學習好,因爲他們確實沒有像別人那樣特別努力。

但如果我們追溯到他們生活的環境,也許能找到一點線索:或許他們的父母是知識分子,在家中學習是常態;或許他們的鄰居玩伴都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看大人說話做事都動腦筋;或許他們家中遍藏書籍,隨手可以翻閱;又或許他們因爲家境貧窮,生活中少有娛樂的誘惑和干擾,反而擁有了專注的環境和習慣......總之,他們在某些特定環境的影響下,在學習動力、學習習慣或專注力上形成了無法察覺的優勢。


因此,不論是學,還是要做成一件事,移動到更好的環境中是借力“偷懶”的上上策,所以我們要把“借勢環境”這4個字牢牢地刻進自己的腦子裏,刻意運用這種意識幫自己做出不同於以往的選擇和決策。

比如當我們在選擇就業的時候,即使面臨一定的風險,也要主動選擇去高手扎堆或有更多學習機會的環境,爲未來的跳躍做準備,而不要短視地選擇那些薪資高但只依賴體力交換或安逸舒適卻沒有提升空間的工作。

如果身處不利環境,那就下決心付出更多努力,利用點滴時間早做準備,爭取早日去往更理想的環境,畢竟你肯定不願意在那種環境中待一輩子。

在不利的環境中,我們還要提升自我覺察能力,讓自己儘可能避免細枝末節的瑣事,避開可有可無的應酬和閒聊,把省下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自我提升,積蓄移動的力量。

做成一件事的智慧,在於如何利用環境的力量,助力自己去實現夢想,只有這樣,你的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纔會形成一股合力,從而令你看到不一樣的煙火,見證一個不一樣的自我。


寫在最後

做成一件事,心態是關鍵,而李笑來這句“七年就是一輩子”的話力量實在太強大了。細數起來,其力量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反面:

一是它能讓人徹底告別焦慮,不再急於求成。

當你把心理標尺拉長到7年之後,所有的焦慮、浮躁一下子都消失了,你會突然覺得時間很充裕,一點都不着急了。

二是它能讓人聚焦目標並擁有真正的成果。

除了急於求成,很多人無法主動做成事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慾望太多,總想同時達成很多目標。但如果在7年的時間只專注於一個領域或只做一件事,我們會變得非常從容。

當然,你也千萬不要覺得用7年時間去做一件事節奏太慢,如果我們真能在每個7年徹底做成一件事,那這一生的成就也將非常璀璨。

三是它能讓人持續學習、終身成長。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因此只要我們把目光放長遠,就會發現人生其實還有很多機會,即使錯過了現在,還有“好幾輩子”可以重來,根本無須慌張。甚至你會覺得現在很早,畢竟我們的年齡已經無法改變,而花7年時間去做成一件事,比碌碌無爲地繼續過上幾十年更明智。


當你擁有了良好的心態後,做事的方法也十分重要,學會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並聚焦在這個目標,持續地深耕、精進,唯有這樣,你纔有可能看到自己的躍遷,畢竟上帝給了我們無限的選擇,卻給了我們有限的生命,這就在提醒我們專注的重要性。

最後,就是做事的智慧,擁有一個出色的環境,比你的個人努力重要太多,切記:選擇大於努力。因此你是否願意加入一些傑出的社羣,努力擠進高手的隊伍,積極地同高人交流,這將決定你未來的人生走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來到人世間,轟轟烈烈是一生,忙忙碌碌是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如果你能在一生中做成一件或幾件事情,那麼你的一生必將是璀璨奪目的,你也會爲自己而感到驕傲、自豪,畢竟這樣的人生才波瀾壯闊,這樣的人生才值得一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