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修養,是放棄跟層次不同的人爭論

大學剛畢業的小慧最近很苦惱,她最近入職了一家公司,公司裏有個同事李大姐連同另外幾個同事,下班後總是約她出去喫飯唱K,可是小慧最近準備考在職研究生,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她就受不了,便拒絕了李大姐的邀請,認真地告訴李大姐,自己要讀書考試。

“讀那麼多書幹啥呀,你都工作了,讀這個有啥用。”

聽到李大姐的陰陽怪氣,小慧忍不住懟了回去:

“讀書怎麼就沒用呢?”

第二天,作爲新人的小慧,就遭遇了老油條李大姐使絆子,小慧欲哭無淚。

對此,我想起了關於孔子的一個著名的故事。

一天早上,孔子的學生子貢在大院門口掃院子。

有一個人來到門前問子貢:“你是孔子嗎?”

子貢回答:“請問您有什麼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

“我想請教一下,關於時間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應該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就給我說說,一年有幾季?”

“四季。”子貢笑着馬上回答。心想這種問題也太簡單了吧,還需要問孔子嗎?

誰知道那個人居然搖了搖頭。

“你說錯了,一年只有三季!”

“明明是四季!!”

“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反駁道。

“肯定是三季!!!”來訪者不甘示弱地回懟。

於是兩人爭論不休,面紅耳赤,老半天也沒消停下來。

這時,聽到聲音的孔子,終於從院裏走出來,子貢委屈地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評定。

孔子沉默了一陣,便誠懇地對來訪者說道:“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來訪者一聽,哈哈大笑,心滿意足地離去。

待來訪者走後,子貢大惑不解地問孔子:

“一年怎麼只有三季呢?老師您之前不是這樣教的啊!所以這一年裏到底有幾季?”

孔子回答:“四季。”

“那您剛纔爲什麼回答只有三季?”

孔子撫須大笑:

“方纔那人一身綠衣、面容蒼老,它分明就是田間的螞蚱。螞蚱這種生物,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哪裏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裏,根本就沒有‘冬季’的概念。你跟這樣的人爭論,就算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如果你不順着他的思路說,他能這麼爽快就離開嗎?”

子貢恍然大悟。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在上面那個“三季人”的故事裏,孔子很清楚一個道理,道不同不相爲謀。

有些人,他因爲受限於自己的認知,無法理解對方的頭腦中的認知。

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修養的成年人都知道,根本沒有必要跟思維與你不在一個層次上的人爭辯太多。

層次不同,不必強融。

彼此之間的意見可以不一樣,但是他們會包容那些與自己相悖的意見,而不會執着於駁倒對方。

所謂“君子不爭”,並非是凡事都不去爭取,而是不做意氣之爭,不逞口舌之利。

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能碰撞出令人驚喜的火花;而跟另外一些人交談,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因此彼此的認知水平不一樣,人生經歷不一樣,知識儲備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每個人的思想,都會受到這些因素的限制。

電視劇《歡樂頌》裏有一句經典臺詞:“常與同好爭高下,不共傻瓜論短長。”

層次一致的人,即使爭論再多,都會覺得自己能從對方身上學到一些被自己忽略的知識;

而層次相差甚遠的人,爭執必然會造成消耗,既消耗了時間,也消耗了精力。這種爭執又有何益處?


成年人最大的修養,是放棄跟自己層次不同的人爭論,然後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分秒必爭。

你在你自己的世界遨遊,他在他的圈子裏打轉,互不干涉,纔是最理想的狀態。

習慣了翱翔天空的老鷹,不需要一頭扎進深海里證明自己;住在海洋裏的鯨魚,也不需要在沙灘上擱淺,以彰顯自己的適應能力。

如果你要爭當一頭雄鷹,就應當振翅高飛,如果你立志做一條深海的大魚,就專心地在海洋遨遊,不需要理會井底之蛙和只知春夏秋三季的蚱蜢的叫喚。

最後,再以另外一個小故事做結尾吧。

“大師,什麼事快樂的祕訣?”

“不要和愚者爭論。”

“大師,我完全不同意這就是祕訣。”

“是的,你是對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