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2:溝通與關係

我是羅毛毛,我立了一個flag

要持續公開分享1000場自己的成長心得

這是 第2場

近兩年內,我在溝通與關係這兩個關鍵詞裏經歷了太多,不僅踩了坑,也長了見識,透過一系列的關係處理,突然間發現,所有關係,都與溝通有關。有時候關係稍不留神出現問題,如果會溝通,完全可以很好的扭轉關係現狀,如果不會溝通,可能這段關係就會惡化,甚至是沒有癒合的可能。

溝通與關係,是兩件事,也有不同維度:自己與自己溝通;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他人溝通;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他人與他人溝通;他人與他人的關係。

在這些維度裏,我們先看事,再看溝通與關係的底層認知,也就是自己或者別人內在本質上的一些行爲模式與心智模式。同時,我們會從其中感受到,良好的關係需要有效的溝通,有效的溝通,能夠解決關係中遇到的衝突與問題。

首先,以關係看溝通。

離我們最近的要數家庭關係了,儘管是一家人,但人物性格完全不一,畢竟血統也無法蓋過獨立個體的事實。社會是個大環境,家庭是個小環境,一個人從小到大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裏,將會決定他的心理歷程。

有的人在原生家庭的環境裏,受到很多壓制,因此長大以後,也會照搬父母模式來壓制身邊的人,我的朋友中就有這樣的案例。

有一位朋友的領導,經常在工作中對他表現出居高臨下的狀態,朋友很尊重這位領導,但是又會因爲與領導在一起的相處過程而感到難受,具體原因他也說不清楚。

後來朋友實在忍受不了,便去求助心理醫生。得到的答案是:領導有很嚴重的父母操控模式,同時,也有一部分的兒童狀態模式,這與朋友本身沒有太大關係,而是來自領導的原生家庭。這位領導經常會用很嚴苛的話來訓斥朋友,同時會在雞蛋裏挑骨頭,還會說一些不尊重的話……

經過心理醫生的一番分析才發現,朋友領導所呈現的表現,其實是暴露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爲他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也從沒有處理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所以只能將慣有的模式代入工作,影響了身邊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中提到:處於“父母自我狀態時,我們表現得正如自己的父母。他們是我們接觸最早的人,因此對我們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狀態包含了自出生起,我們從父母那裏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還包含了對生活的評判標準,讓我們藉此判斷是非對錯。這些價值觀來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們行爲的人。他們的言行塑造了我們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對我們之後的人生產生影響。”

透過心理醫生的分析,朋友對這段關係有很多思考,也爲要不要繼續跟着領導做了很多思想鬥爭,最後他決定,嘗試去理解領導,儘量跟隨自己的內心,多去包容。

在這種情境下的溝通,如果不熟悉對方一些行爲背後的本質,很難做到沒有衝突。人與人之間溝通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理解,那麼這位領導,定會站在一個高姿態的位置去看下面的人,顯然不可能讓自己低下頭來,這個時候,下面的人就要清楚這份工作以及領導這個人的價值是否值得去迎合。

家庭關係,也會決定社會關係,假若一個人的家庭很平和,很美好,他的職場關係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太多問題出現。

其次,以溝通看關係。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個案例。有位自媒體大V發了一篇公衆號,文末附上了抽獎信息,有很多讀者都參與了活動。後來,工作人員去私信這些留言的讀者,請對方提供收件地址。

工作人員通知的私信是:“您好,恭喜您中獎了,麻煩您提供下收件地址。”

其中一位回覆:“北京市豐臺區某某花園幾棟幾樓幾零幾。”

這對於工作人員來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日常工作,對於中獎讀者來說,也是一個小確幸。可是,在這一來一回的溝通裏,卻存在着十分基本且細節的問題,也又讓工作人員再次進行了二次溝通。

如果工作人員在給對方發的私信裏說:麻煩您提供下收件的詳細地址,收件人以及收件電話。如果對方回覆直接提供了地址、收件人、及電話。這樣一來就會避免關係出現問題或者浪費時間。

不要小看這件簡單的事情,其背後所隱藏的是一個人的職業素養以及行爲素養,而這些實際上都與溝通有關。

有效溝通會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會讓很多工作事半功倍;無效溝通不僅會影響一段關係,同時也會爲後面的很多事件推進的過程埋下隱患。

通過溝通看關係,則是:什麼樣的溝通,決定什麼樣的關係,假若你不會好好溝通,也不用期待能夠維護好一段關係。

最後,會溝通,對關係是一種維護。

快節奏下的生活會將人們推着走,有時候我們甚至來不及去看身邊的關係,就直接陷入一段關係的磨合中。

親情如此,友情如此,愛情更是如此。想來,從小到大,有哪些關係不是一直在磨合呢,磨合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雙方因爲某些點不契合導致一些關係出現破裂。而且人一直是在一個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的,既然如此,修復關係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關係值得修復,有些關係不需要修復,始終我們都要剖析關係層面,去看關係中所存在的根本意義。

以借錢這件事來舉例:

提到借錢,有人就很頭疼,因爲害怕向別人借錢,也害怕被別人借錢。表面上來看,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向另一個人借錢是基於信任,而另一個人如果有錢卻找藉口推辭是出於對自己的負責,也可以說是一種正向的自私。但是這段關係會因爲借錢這件事破裂嗎?有可能會,有可能不會。

那麼這個時候,溝通與關係之間的聯繫是怎樣的呢?

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真正的好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不需要過多的溝通,即便有溝通溝通也會是有效溝通,因爲彼此之間的信任就是基礎。假若一段關係裏只有“爲自己”,不願維護關係,不願給予別人支持,就證明這段關係裏的信任基礎還不夠。而作爲我們自己,應該本着儘量理解別人,儘量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的心態去做事情。但是,我們也要知曉所維護這段關係對自己的重要性。

一件事情裏,可以透過溝通看見前因後果,一段關係裏,也是一樣。

一般情況下,溝通會被分爲幾個維度,如果想做到在任何關係裏都能有效溝通,首先,要意識到溝通的前提條件,爲什麼溝通,希望得到什麼信息,這個信息能給你帶來什麼幫助或者能夠讓你有所瞭解。

然後,要積極傾聽對方的心聲,思想與思想的合拍在於是否真誠以待,當你用心發現對面那個人或者電話那頭的那個人內心真實的想法,你會發現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會有很多提升。

最後,給予對方積極的迴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相互的,有付出纔有收穫,要想打開一段真誠的關係,先從自己做起,打開一段真誠的溝通。

遇到問題時,主動溝通;出現想法時,主動溝通;需要幫助時,主動溝通……請記得,勇於主動溝通,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行爲表現。

溝通裏所存在的其實不止關係,還包括我們對人、對事、對生活對整個世界的看法,當我們能夠清楚的與這個世界裏的一切產生鏈接時,我們的思想,內心都會得到很多智慧的洗禮。

《溝通時代》裏有這樣一段話: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就嘗試着溝通,也正是因爲溝通促使人類在惡劣的環境中可以生存和不斷髮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並且爲此還產生了專門用於溝通的語言。古代尚且如此,更不必說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瞬息萬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無疑更需要溝通,人類甚至爲此創造了許多用於通信的工具。

我們生於關係中,我們活在溝通裏。只要我們用自己的真誠,接納一切,包容一切,就能夠很好的與這個世界的一切聯結,包括關係中的溝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