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具来自月球、五万年前的“人类尸体”,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生存在大千宇宙中的我们,虽然微小如尘埃,可人类的想象却是无穷无尽的,这不得不令人叹服。如果某一天有人告诉你:阿姆斯特朗并非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你会怎么想?是不是会觉得不可思议?可这件事却真实的发生在与我们平行的另一个时空里,发生在《星之继承者》

作者詹姆斯·P.霍根,是英国著名的科幻作家,《星之继承者》作为他的处女座,成功开启了他的创作之路,奠定了他在科幻界的地位,也给他带来了很高的荣誉。本书于1977年问世,而故事却发生距今6年的2027年,对于詹姆斯·P.霍根来说,前后的时间相隔50年,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书中对前沿科技的描写,以及科学元素在故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时光穿梭至2027年,一个外太空的探索队,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具五万年前的“人类尸体”——科学家给他取名为“查理”。从他所展现出的各种数据来看,他与人类极度吻合,这件事不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也让世界为之震动。

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医学家、生物学,以及人类学家等,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们汇集在一起,针对挖掘、开采出的各种线索,展开了研究、分析和讨论。可想而知,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场漫长、持久的“发掘”战

在众多科学家争执不下,一时无法得出建设性意见的时候,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维克多•亨特——一位核子物理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新想法,他认为“查理”并不是地球人,可能来自于一个类似地球的其他星球。因为如果查理来自地球,那么他所生活的时代,是拥有超过现代文明的社会,这在所知的地球发展史中,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显然不符合逻辑

对于这个说法,生物学家提出了质疑:“在宇宙中,不同的种族,完全进化出相同的结果,这是不可能的!”既然亨特所假设的星球不合理,而查理也不可能来自地球,但他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他有一个赖以生存的空间,那么,他到底来自哪儿呢?

在读《星之继承者》时,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科学实验与办案推理一样,要讲究“证据”。显然,科学家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有找到可以为查理出身作证的实证才行。

首先进入科学家们视野的,是一些写满奇怪文字的纸,这可忙坏了语言学家们了。他们经历了2年的不断研究、假设和验证,终于证实“查理”确实并非是地球人,而是来自一个叫“慧神星”的星球。那些纸上写的奇怪文字,包括查理的日记、慧神星的现状等。故事到这里,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既然查理所存在的文明要比我们高级,那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设备,而是选用“纸”,这个存储量小、占地大,不方便携带,且不易保存的材料呢?

虽然这个疑问暂时没有得到解决,但从查理的“日记”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他作为月球先遣部队的一员,来这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考察月球上的生存条件,以便他们移居;(二)投射“湮灭者”,影响慧神星的战局,帮助自己的国家取得胜利。不幸的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所在的基地遭到了袭击,并与总指挥中心戈尔达失去了联系。

面对所剩无几的补给,指挥官决定派遣一部分人去求援。不得不说,查理是个幸运儿,他又被选中了

前行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再次遇到突袭,结果整个小队的人死的死,伤的伤,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寇里尔和“查理”两个人了,当查理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寇里尔一次又一次将他扶起来,直到最后他再也站不起来,才把他藏进洞里,也就是最终他被发现的地方。

在日记中,关于寇里尔没有后续,而在整本书中,也并没有给他设置一个结局。也许他走到了戈尔达,找到了救援;也许他在去的途中丧生了,成为一具无名的骸骨……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唯一了解的就是在整个月球探索中,慧神星的人们损失惨重,交战的双方都没有获得胜利,甚至最后,他们一手毁灭了自己的星球,让它在宇宙中销声匿迹,化为虚无。

如果谈及对星球的守护,就不得不提到,生存在慧神星的本土居民——“伽星人”。与后来的战争不断的人不同,他们为了拯救所居住的星球,缓解“二氧化碳”危机,不惜“长途跋涉”从地球上大量引入动植物,而查理就是这批“动植物”进化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查理和地球人一样的原因——查理的祖先来自地球。

可悲的是“伽星人”拯救家园的计划失败了,最终只能选择离开“慧神星”。在这个大探索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查理”的身世,知道了“慧神星”,但对于“伽星人”后来去了哪里?又发生了什么?却不得而知。

也许是作者想在此留一个悬念,因为在本书结束,亨特还在不断的探索着,伽星人的身影也再次出现,未知文明不断的揭开神秘的面纱,关于《星之继承者》的故事,到这里也并没有结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