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写作(演讲)练习Day182:说谎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有哲理的故事。

在一次宴会上,马克·吐温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您真漂亮!"

那位女士却不领情,高傲地说:"可惜我无法同样来赞美您!"

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那位女士羞愧地低下了头。

感悟:你扔下的石头,绊倒的往往是你自己。

正文:

对于说谎,可能大家的态度会出奇的一致,就是不喜欢说谎的人,但是人生在世,有哪个人敢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我一生没有说过一句谎话呢?

虽然是这样的状况,但其实谎话也分情况,比如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善意的谎言,可能大部分人是不讨厌的。

就比如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在回复家里人的时候,通常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父母,家人,免得他们担心。

同样父母也是这样的状态,他们自己在家无论经历什么样的困难状况,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去告诉孩子,也同样是因为怕孩子担心。

我们说这样的谎言,就是善意的谎言,我们通常会知道他说的并非是事实的全部,但是我们会去责备他们吗?不会!

我们只是心疼心疼他们为自己的付出,同时我们也会更加珍惜他们,这就是善意的谎言。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更好的改变。

在这里说一下我工作上遇到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刚从事两年母乳指导的工作。

遇到一位妈妈,她的乳汁真的非常非常的少,问了她的乳房在孕期的发育情况,几乎是没有发育,了解了她一系列的状况之后,我心里有了判断,觉得她的奶量其实真的是很少。但是又不能直接跟她说奶量很少,因为这会打击到她,我知道她是非常想纯母乳的。

基于这一点,我就跟她说,你的奶量现在的确是不多,但是之前也接触过这样的案例,最终都能达到纯母乳喂养,但是这个时间可能稍微长一点,只要你有信心,我一定陪你,走过这段路。

其实当时对于她这样情况,结果到底是如何,我是没有把握的,但如果我如实说,我没有把握,那对于刚生产完孩子的、非常虚弱的妈妈来说,就没有了希望。

所以,我不能这样说,要给她一点希望,我说:达到她所期待的目标就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我们三个(我,她,宝宝)一起配合,然后我和她一起制定了每天她可以接受的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她进行到20多天的时候,真的就实现了纯母乳。

这个案例总结下来让我明白,其实,有时候人的意念是可以创造一些奇迹的,所以我特别庆幸当初给了她一点希望,用一个善意的小谎言点燃了她的希望,所以才会有大家都期待的结果。

所以对于善意的谎言,我的意见是不牵扯到一些实质的内容,就需要在信心上面给她一点更高的期待,我觉得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但是其他的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去说谎。

回到今天我们故事中的案例来说,其实这两个人都没有错,又都有错,怎么说呢?

第一,作为马克吐温方面来说,我们说赞美要具体,可是他没有具体,他只说你很漂亮,这一句很笼统的话,让人觉得不够真诚,因为无论对面的女士是否漂亮,他都没有具体的点上,比如说您的头发乌黑亮丽,真羡慕啊等等。

我相信他这样具体的赞美某一个点上,对面的那位女士会感觉到受重视,可能也不会轻易的这样去反驳他,之所以这个女是这样反驳他,我猜想也可能正是因为他的客套话,激发了这位女士的一个痛点,所以才会有接下来后面的反问。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假也不得而知。

那另一方面作为这位女士来说,其实收到这样的赞美也没必要太较真,回一句谢谢您就可以了,从这位女士的反应来看,我觉得她自己有很大的情绪在里面,所以她会回了一句看似没有礼貌的这样一种回答,但其实包含了很多自己情绪在里面。

感觉这个故事其实描写的细节并不够完整,如果拿一个不够完整的故事来分析,那么就有可能站的立场有失偏颇。

比如故事中那么这一句:您很漂亮,就真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吗,这个对话里的双方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这两个人的对话,最后被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完全责任归到这位女士的头上了。

我们通常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中的细节不够具体,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够严谨。

有的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其实只是站在一个立场上,忽略了很多问题,很多角度。

我们需要注意到,在这个故事之外,还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可能,因为短短的100多个字的故事,其实不能描述事件很详细的内容,所以故事只能是故事,我们不能陷在故事的情节里面,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就像在第一期导师训练营里,爱国给我们分享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样,站在爱情的角度,站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角度,可能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凄美又感人。

可是导师为我们分析了其他人的角度,比如祝英台的父母角度,梁山伯的父母角度,社会的角度,皇帝的角度,他们同学的角度,梁山伯他兄弟的角度等等。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析呢?他当时给出的答案是要架构很完整,那么一个故事可以引发40多个问题,我当时对于架构的意思不太理解。

现下,觉得他所谓的架构也就是说角度的问题,比如我如果现在是梁山伯的角色,那我可能觉得这个社会对我太不公平了,我只是想要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如果我站在梁山伯父母的角度上来说,我会觉得我为什么这么失败,教育了这么一个儿子,为了一个女人置自己的前途于不顾,置全家的命运于不顾,置自己的弟弟妹妹于不顾,那就完全无法认同梁山伯做出的这种决定。

如果我是作为一个当权者,社会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呢,可能想到的方面会更多。

我如果作为一个吃瓜群众看热闹的人呢,那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了,就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而已。

但无论我们是什么角度,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基于这个角色的结论,所以这要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公正的看待一个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维度多角度的去想一想,这就是磅礴复杂的关系吧。

今天对于这个故事的感想有点多,对于说谎的一些观点也分析了下,其实故事到了最后,和说谎的关系不大了,我觉得更多的是关于我们看待问题的一个角度,用更高深的一点来说,是一个故事架构的问题,找出许多他的内在联系,他可能有这一个故事点,引发出很多很多点,然后点和点链接,点和线链接,点和面链接,这样多角度思考,观点会更全面。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深挖吧,因为如果浅显的谈,表面上来看就是这样,但如果再结合每一个人的社会背景,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等等,可能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一样。

就是我们在看辩论的时候通常会觉得,这个人说的有道理,但另外一个人所说的也有道理,你几乎就是被两个人都能说服,可是最终你也会选择一个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好了,关于说谎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