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写作(演讲)练习Day181:适可而止

今天给大家分享特大号的鞋子的故事:(故事来自坚持星球)

一位老人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儿子和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

其实,生活里我们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着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今日启示:

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以上故事摘自坚持星球)

正文:

适可而止,这是个好的话题,就像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一样,有时候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并不是事情本身的原因,而是我们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

就像文中说的这位老人一样,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因为他追求的看似性价比高,比如他以同样的价钱,买到了大鞋子,但实际上他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合脚了。买鞋子合脚才是目的。而不是大小,所以这是方向、目的错了。

其实 我们看他的故事往往觉得这个人思想有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往往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时候,比如孩子小时候,脚长得很快,然后一年需要买几双鞋子,有的时候赶上鞋子在做特价处理的时候,我会心动,会去囤一些鞋子。

但是孩子的脚,不会按你屯子鞋子的大小去长,所以往往到最后,才发现,孩子需要穿这双鞋子的时候,鞋子已经小了,或者还是大。

所以结果就是钱没少花,鞋子没有合脚的。

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大了或者小了,合脚的时候少之又少。

做了屯过几次鞋这样的蠢事之后,我就想,这样看起来省,屯的时候,这个鞋没花多少钱,可是他也没有派上用场,基本上囤的鞋子都是以浪费的结局出现,所以后来我便不囤鞋子了,当季买,根据她的脚尺寸去买,这样反而更省钱,因为这样买,合脚,不会浪费任何一双鞋,不会花多余的冤枉钱。

我相信很多有孩子的妈妈,也做过这样这样的事情,我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像我这样的状况,我相信也会有一部分的,所以这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盘算一下,这个行为,到底是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多,还是不便更多呢,这样反思,覆盘的结果,就会让我们的消费更理性一些,当然实际上会更省钱(当然土豪不在乎,另当别论哈)。

再比如还有一句话叫做: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如果很幸运的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也会凭自己的实力很快的亏掉。

以前我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前面一部分部分还好理解,后面就不太懂了,既然手里有钱,那么肯定会要做一些相应的投资,或者是存着呢。

后来自己经历过一些事情,才明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我们有时候会做的绰绰有余,有时候应付起来也很困难,何况是在我们认知边界以外的事情,那根本就是我们的盲区,所以做起来力不从心是很正常的,所以根本不能期待这一个事情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我们期待的结果。

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如果你吃一碗米饭就饱了,那么你再吃上第2碗,当时可能不会有什么感受,长期下去那么各种不是的症状就会来了,就像有句话说的,一胖毁所有,这是最真实的存在。

这也就是德不配位这个词的由来吧。

这是我对买鞋的这一部分观点的认同,可是在后面文中举的例子和观点,我就不认同了。没有思想的作家写晦涩的作品,还有画家画着巨幅作品,我觉得这跟追求假大空它不是一个道理。

对于作品的好与坏,相信每个人,他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当然大众的普遍意识里,他会有一个评判的标准,那么如果他的作品真的不好,他也不会在市面上有很广泛的流传,所以也不用担心它会影响很多人,即便是影响很多人,那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一种思想他都会有一定的拥护者,就跟每一个人再坏,他也会有对他好的人。

至于画画,我觉得更是如此,每一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不能说你不喜欢巨幅画,就不允许别人画这幅画,或者说你觉得这幅画不好看,那么你就认为他是不好看的,不允许别人说他好看。

所以我觉得是写作还是画画,他虽然也有标准,但是标准并非人人一样,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这和鞋子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状态。这样两个标准下的不同事情,我觉得不能用来证明一个相同的道理,比如追求假大空这些事情。

这就是我对于文中的一些例子的理解,当然也可能由于我自己思想的有狭隘的一部分,我对这个文章的解读也显得不够成熟。

就像我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呢?因为我写的文章是没有几个读者的,但是我就因此不写了忙完?不,我还是要写下去,因为我的写作对象首先要是自己,我觉得写文章可以是很私密的一件事情,也可以是很公开的一件事情。

那么在公开的时候你需要去引导他人,然后需要给别人传递一种价值观,这个时候当然要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或者是外界对你的评价或者要求也会更高,那如果。

那如果是像我这样的,一点名气都没有的写作小白,并不一定要遵循每一字每一句都要精雕细琢,如果这样的状态下,可能连写都写不下去,那何谈进步呢?

所以基于我自私的一种体现,我觉得写文章这个方面和画画这个方面,它的标准真的是有待商榷的,其实写的好,画的好,不用别人怎么去评论,民众的反应才是一种正常的到,正常的情绪吧,所以跟鞋子这个故事并不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这就像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而且如果这个观点,如果不同于主流观点,但是又没有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一些方面的约束,那我们就要允许这样的状况存在,不能就只有一种声音。

好了,今天的论述就到这里,其实我最近发现这样,对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故事,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这些观点也可能并不是自己的真正所想,而是你要去选择你所选择的观点(指写文章时所持的观点)。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每天跟自己进行一个辩论,比如找一个观点,写一下正方的观点,写一下反方的观点,这样两种观点交互的时候,看看自己更倾向于哪一方的观点,因为辩论,我们并不是要辩出真正的答案,而是要给人一种启迪,一种思考,让听辩论的人在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上去更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我我们要同意这种观点。

而这种不经意间训练的结果,能在真在我们真正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提供一个参考价值。我们可以去参考自己所持的这种观点,是否真的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对于给他人带来哪些帮助,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