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看书的我

上小学的时候,就有点偏爱语文,我喜欢早读课,可以用普通话读着那些文字,感觉声音都变得更好听了。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不太喜欢讲家乡话,觉得太土了。有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总要妈妈给我解释下。好在妈妈也是个有文化的人,总有办法解释清楚,可以满足我的需求。

那个时候,我从没读过课外书。家里没有闲钱去买书,我也没有提过任何要求。我们村里有个女孩家境比较好,父母在北京,她看了很多故事书。每天放学的路上,她就给我们讲故事,一堆小伙伴都围着她,一边走一边侧耳倾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听得我如痴如醉。

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我猜应该很好,从小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故事能力就比别人更胜一筹。

上初中的时候,别人觉得难啃的古文,我觉得背起来朗朗上口。这可能跟妈妈的启发有关吧,当时有一篇《捕蛇者说》,我还读不顺畅,妈妈居然能从头至尾背下来,抑扬顿挫,断句有力。这可把我惊呆了,这么好的记忆力?后来尽管老师没有要求全文背诵,但我还是背下来了。

这个阶段依然没有看过什么课外书,只有少量的杂志,一些闲书,还是以书本学习为主。

读中专的时候我离开了家乡的小山村,来到淮南开始独立生活。那个时候最迷恋琼瑶阿姨的小说,看了一本又一本。或许是那个时候言情小说看多了,以至于这些年来,我再也不喜欢看言情小说。感觉都是差不多的套路,脱离现实,教育意义不大。

后来,结束学业开始流浪社会了。那年在广东,工厂有图书馆,可以免费借阅。看了很多外国名著,《红与黑》、《羊脂球》之类的,不知道有没有看懂,总之开始选择一些不一样的书籍来丰富自己了。

在工厂的那些年,我很迷茫,也很机械,没有任何想法,只觉得这就是生活。出卖劳动力,出卖时间换钱,根本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总感觉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后来回想起这段日子,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螺丝钉,拿青春去换那微不足道的金钱。只有捧起书时,心才是安定的,才感觉到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正是因为阅读,我开始反思过去,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伤害别人,让别人面子过不去的事情。

有一幕一直难忘,那年上初三,下课的时候同村有个要好的女孩拉着我,很兴奋地把我介绍给她的好朋友。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被这场景吓到了?很反抗地把手抽回来,狠狠地对她说:我不要认识这些人,我不喜欢这样。说完转身就跑了,丢下面面相觑的几个小伙伴,搞得人家多尴尬?

我当时怎么就没有替别人考虑?有些时候我害怕的又是什么?如果面对了,又会怎么样?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关系我都处理不好?为什么要让过去留下这么多遗憾?

这才发现我的性格有缺陷,我需要改变。深挖之下,才发现一切缘自我内心深处的自卑。从小家境比较穷,爸爸教育我不要与他人攀比物质,只比学习。听话懂事的我,从不与她人比较,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才刻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从那以后,我开始看励志书,看过很多动人的故事,别人改变命运的奇迹深深地影响着我。不知不觉间,发现我的性格慢慢完善了,竟也强烈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阅读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会一时三刻就改变自己,但那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动力却是最持久的,轻易无法撼动。这也能解释了为什么我会在六年之间,靠看书自学考了专科,两个本科,因为看书让我的学习效率更高。

也是在法本准备论文的时候,我去市区的图书馆办了借书卡。从那时候开始,有幸看到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开始每月借书,一直处于阅读模式。

尽管读书的速度很慢,但我很享受这种毫无功利心的阅读,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喜欢。喜欢在周末的午后,为自己泡一杯家乡的绿茶,随着茶香四溢,翻开一本心宜的书,静静地阅读,享受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