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人生需要養生,更需要養心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生活的悲劇在於我們還沒有充分地完成出生這個過程,就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 弗洛姆《論不服從》

生命的進程中,健康和疾病是一對孿生兄弟,又是一對矛盾體。是人的一生中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生命在一代代誕生,一代代繁衍,又在一代代失去;這就是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

人的一生,從兒童時的無憂無慮,到青春時的絢麗多彩;從步入社會後的腥風血雨,千錘百煉;到中年時爲家庭,爲事業拼搏,遍體鱗傷,滿身油膩;但仍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抖擻,興趣滿滿。

退休後,工作的擔子卸掉了,緊張的神經放鬆了,重心轉移了,漸漸的身體上的不適有了些許感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要好的朋友,在崗時,身體倍棒 ,白班夜班連軸轉,從不喊累。

自從退休之後,沒有時間限制,早晨不起,晚上不睡,黑白顛倒,餓了就喫,不餓不喫,不到一個月就出現了許多不適:頭暈眼花,失眠多夢,渾身無力,誤以爲得了什麼重病,馬上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各項指標基本正常,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通過調整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許多人特別敏感於身體上的各種反應,更多的是那些因爲外部原因或生活習慣導致的稱不上病的“病”。比如喫的東西過冷,過熱,過多、食物過硬引起的胃痛、胃脹;朋友聚餐大喫大喝,過年過節喫的過多,飲酒過度引發的嘔吐;還有秋冬交替季節氣候變化無常引發的頭痛,牙痛、嗓子疼、口乾舌燥,寒涼引發的關節疼痛等等,只要你知道發病的原因,用經濟,實惠、實用的單味小中藥或藥食同源的小偏方,生活中的保健小知識 ,各種物理療法,和中醫理療方式均可快速解決。

如果不是實質性病變或者是重大疾病的發生,對於正常退化的肌體來講,許多偶爾不舒服的感覺都屬於正常現象。

我經常會出現頭暈暈的,煩悶的感覺,只要去公園轉一轉,做幾個深呼吸,看看藍天白雲,樹木花草,回來的時候已經一身輕鬆了。這就是自我調節。

《黃帝內經》也曾說到:“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所以醫病先醫“心”。

健康的人生需要養生,更需要養心。

健康的身體,首先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對於不請自來的疾病也不用緊張,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要學會與疾病共存,當成朋友一樣和諧相處,不急不躁,不亂用藥,不過度治療,只要正確用藥,保證各項指標接近正常即可。不要幻想着和年輕人一樣的指標。

俗話說:久病成醫,此話一點不假。

我有一個同學,是理工男,自從生病以後,不斷學習醫學知識,對疾病的生理、解剖、病理變化了解的清清楚楚,對於治療、保健更是瞭如指掌,從而掌握了疾病的主動權。

他作息規律,飲食有節,運動有度;他喜愛音樂,鋼琴協奏曲,大型演唱會,滬劇、京劇多個劇種都在他欣賞的範圍內。他喜歡花花草草,辛勤耕耘,每天都在享受着勞動與花香的快樂。心情愉快換來了病情的穩定,疾病的好轉又帶來了心靈上的愉悅,形成了循環往復的良性循環。

心裏導向、心裏暗示、心裏安慰、心理治療、在治療疾病,戰勝病魔的過程中蘊藏着極大的動力,掌控自己的心態,對身體的退化,疾病的進程,生命的終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論走多遠我們都要順其自然,坦然面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