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用不好?|古典个人发展共读会

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

读了很多书,合上就忘了;写东西写不出来,典型的是:看完文章直接转发都写不出自己的推荐语;大部头的书读不懂,看不下去。

这是因为,阅读只停留在基础阅读,获取信息的层面,没有经过自己的理解,更没有应用。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书上没有知识,书上只有信息。知识是在特殊的工作和行动中运用信息的能力。

稳居微信阅读排行榜前排,并不代表你学习到了多少知识。知识在于实际应用,以及与旧知识的不断链接。

学习的过程与深度:

图左侧是我们学习的过程:首先获得的是data数据;通过我们的理解变成一个一个的信息information;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后才成为知识knowledge;与已有知识的链接产生洞察insight;链接越来越多获得智慧wisdom;最终形成自己的洞见Impact。

图右侧是我们阅读的深度。大部分人都没有超过应用那条线。我也是如此。去年一年集中强压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加强理解的过程。直到今年开始写卡片笔记,写的越多,开始有感觉到知识点的链接,通过不同书中的案例,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知识原点。

这张图是古典老师提供的:知识在大脑中的链接方式。知识不像我们想象的如思维导图,一条一条清晰地连接,而是呈点状分布。其中链接最多的知识,称为知识枢纽,或者是原知识。你会发现,它可以跟很多知识点进行关联,就像《卡片笔记写作法》讲的主卡片。

我们每次学习的新的知识点叫做:增量知识。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取增量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自己真的理解了,学会了?

可以参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每读完一本书,通过问自己这四个问题,帮助我们深入的理解,充分的吸收。

检验有没有真正理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讲给别人听。能把别人讲明白,说明自己真的学到了。

阅读不必追求数量,真正理解了才能成为我们有用的增量知识。

D037|2021120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