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外篇 天地(三)

《庄子·天地》篇,庄子外篇的第五篇。篇名取篇首二字,天地,意为天和地。天地篇由十五个章节编纂而成。

续第七章

此章道出,尧治理天下,不用奖励,民众自然勤勉,不用惩罚,民众自然敬畏。伯成子高由此责问禹施行奖罚行政。

1.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

尧治理天下,伯成子高做诸侯。尧让帝位给舜,舜又将帝位让给禹,伯成子高便辞去诸侯职位从事耕种。

2.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

禹前往拜见他,伯成子高正在田地耕作。禹居下方,恭敬问伯成子高:当年尧治天下,先生为诸侯。

3.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

尧让帝位给舜,舜又将帝位让给我,而先生却辞去诸侯的职位从事耕作。请问,这是为何?

4.子高曰: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子高说:当年尧治理天下,不用奖励,民众自然勤勉,不用惩罚,民众自然敬畏。

5.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如今你施行赏罚的行政,民众还是不仁,德行自此衰败,刑罚自此建立,后世之乱也自此开始!你为何不让开?不误我农事,遂用力耕地,不再理睬。

第八章

此章概述宇宙万物的形成。提出本性经修养,返回原有的德,返璞归真,回归太初。

1.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

宇宙初始,无任何物质,也就无任何名称。混一之时,还未形成各个形体。万物从混一的状态中产生,称之德(得);

2.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未形成形体时分阴阳二气,往来流通无间隙,称之命;流通中生成万物,万物各具样态,称之形;

3.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

形体保守精神,各具特点,称之本性。本性经修养,返回原有的德,德达到极致则同与宇宙的太初。

4.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

同于太初则为虚空,虚空则无所不容。融合众人之言,则与天地融合。

5.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这一融合不露踪迹,如质朴如昏昧,此谓深奥的德,同于自然。

第九章

提出何为修道,忘己,忘了一切,与天地融合,回归太初虚空。

1.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人乎?

孔子请教老聃:有人修道却相背逆,不可以当作可以,不是认为是。善辩者说:分离石头的坚硬与白色,就像分离时间与空间。这样的人可称作圣人吗?

2.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老聃说:这只是官吏为技能所拘系,劳苦形体、扰乱心神而已。好比善于捕猎的狗因受拘系而愁思,猿猴因行动便捷而从山林捕来。

3.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 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

孔丘,我告诉你,从未听到又无法说出的道理:有头有脚、无知无闻的人很多,有形体与无形无状的道并存的人却没有。

4.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人的动静、生死、盛衰,不是自己所能安排。

5.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人要做的是,忘了外物,忘了天地自然,其名为忘己。忘了自己的人,可与天融为一体。

第十章

通过季彻道出,圣人治世,尊重民众自然天性,让民众行为与本性一致,从而得以让民心安定。

1.将闾葂见季彻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

将闾葂拜见季彻说:鲁国国君对我言:‘请指教。’推辞不掉,告诉他。既已说,不知对不对,请听听给出意见。

2.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我对鲁国国君说:为政必须恭敬节俭,选拔公正、忠诚的人管理政务而没有偏私,如此,民众谁敢不服!

3.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季彻俯身大笑说:像先生这些话,对于帝王应有的德行,就像是螳螂举臂企图阻挡车轮,必不能胜任。

4.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多物, 将往投迹者众。

况且若那样,他则会身处险境,朝廷多事,前往投奔朝廷的人将众多。

5.将闾葂覤覤然惊曰:葂也汒若于夫子之所言矣! 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

将闾葂吃惊地说:我对于先生所言实在感到茫然。虽然如此,愿先生谈谈大概的道理。

6.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 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

季彻说:圣人治天下,让民心自由,使教化、风俗自成,完全消除贼心而增进自我教化的意识。

7.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就像本性如此,民众却不知为什么这样。若达到如此的境况,难道还用得着尊崇尧舜对民众教化的习俗?圣人治世,是让民众行为与本性一致,从而得以让民心安定。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一年 十二月读书笔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