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话节气

12月7日5时57分,是今年的大雪节气,我的左手书一如既往地在节气这天抄写了关于节气的内容。


说起来,我对节气感兴趣,也始于左手书。2016年我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每天抄写一些好文好诗,也是从这时候起,接触到关于节气的知识。十分感谢那些介绍节气的作者,是他们先用优美的文字吸引了我,继而让我对节气产生了兴趣,越了解、越被节气所吸引。在我看来,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历法,它还自带一种神秘、古朴、诗意的美感。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二十四节气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冠子.环流》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改为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二十四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随着古人对气候和物候认识的一步步加深,节气的次序和数量不断发生变化,像惊蛰和雨水的顺序就曾与今天所使用的相反。演变过程中还出现过三十节气系统,后来二十四节气系统成为主流,得以最终确定下来。节气发展至汉代,《淮南子》中已经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且次序确定下来,与我们今天使用的二十四节气次序完全一致。

二十四节气作为对自然物候的观测,在农事、养生、民俗方面提供了很多指导,成为了人与自然相适应的一份时间指南。它虽然起源于黄河中游,但全国甚至全球很多地区都在使用。

二十四节气还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这不仅是因为每个节气的名字就带着诗意,春分、清明、谷雨、小满、白露、霜降……这些节气的名字不仅含义美好,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还因为历代很多诗人把节气写进了他们的诗里,流传至今。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个简单却无可替代的名字,表达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时间的一种独特认识,对于生活、对于自然的独特感受。它不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