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自己 01 02 03

作爲父母要學的真的是太多,今天發現一本育兒的書《愛與自由》,忍不住從頭看到了尾。

尹建莉老師一直以來是我比較欣賞的一位媽媽,記得她在《好媽媽好老師》裏提到過,她讓孩子邊做作業,邊看電視。

當時我看了就非常驚訝,佩服她很有勇氣,因爲畢竟我不敢這樣做。我害怕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後面隨之而來的就會有很多不好的習慣。

而尹建莉老師正向引導,逐步把孩子養育成才。

這本新推出來的育兒書,以年曆的形式,每天展開一個家庭教育的小知識。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提到了教育不能隨大流,想教育出來與衆不同的孩子,想讓孩子成爲他自己,要多鼓勵孩子。

犯錯時我們不要急於的去指證,因爲這是他成長試錯的一個階段。正確的看待孩子犯錯。

01

尹老師並不贊同,學校老師用罰抄懲罰孩子,因爲一旦用罰抄懲罰孩子,孩子就會及其厭惡寫作業,孩子會覺得寫作業就是在懲罰他。她認爲教育,應該是美好。孩子快樂教育才有意義。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難做到不帶情緒。而這樣的情緒,其實是我們的攀比心,焦慮感……

如果孩子生活在焦慮的環境中,他很難注意力集中聽課,這樣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厭學、頂撞老師、逃學……我們不要等到問題出現時,再彌補。提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快樂了,孩子也就快樂了。

02

要求孩子寫作業或考試不犯錯,是錯誤的要求。

孩子數學考了80分,如果我們說不會做是可以原諒的,會做卻做錯了是不能原諒。本身就有問題,容易讓孩子的思維變極端。

想想,大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難道我們就不原諒自己嗎?所以犯錯誤其實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是孩子。

不要盯着孩子的錯不放,一次沒考好再來,鼓勵孩子,相信他。

03

一個人,必須首先是自由的人,纔可能成爲一個自覺的人。

如果我們總盯着孩子的行爲不放,他很難做自己。全按我們的要求做了,他的內心是不穩定的,很難堅持下去。一旦找到一個出口,他很容易陷入進入,如玩遊戲,因爲玩遊戲他可以享受操控的感覺,享受自由自在。

讓孩子做自己,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做好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

寫在最後的話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真實的說出了,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

建立好親子關係,什麼都不再是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