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雜感3

有一首詩是在《源氏物語》中讀到的:“庾令樓中初見時,武昌春柳似腰支。相逢相失兩如夢,爲云爲雨今不知。”詩題爲《有所嗟》,據說是劉禹錫所作。詩人所寫的,自然是他遇到過又失散的某個女子。但人如春柳,春柳亦如人,往日曾見的那些花花草草葉葉,在冬日裏回想起來,也一樣是“爲云爲雨今不知”,令人慨嘆了。

公園或者路邊,一年中最後一次打理草木,也是十一月底的事了。那幾日常見工人們拿着黑色的塑料袋,將清理出的落葉和細枝、枯草,都裝起來,一車車拉走了。地面或者空中,都只剩下清爽。一年中最後的時光,總是留給減省和簡單,以至終歸於無。這種感覺真好,從生到長,從有至無,一年的時間已經足夠漫長,內涵也足夠豐富,年復一年不過就是重複舊跡,重溫過往。

我喜歡北方的冬天,喜歡冬天裏的樹木。無論是什麼樹,無論它曾長什麼葉子,開什麼花,到了冬天,都幾乎相似到分不清彼此。黑褐色的樹幹枝條,乾枯到幾乎不能再隨風搖擺,就那麼支棱着立在嚴寒裏。它也不再能遮擋人的視線,不再能隱藏祕密,連構築在最頂端的鳥巢,也一覽無遺。有月亮的夜晚,樹枝黝黑的影子印在夜空,是一幅讓人心馳神醉的圖畫。

進入十二月,工作上的事情大都可以放緩了,可以安心地抽出大塊的時間來讀讀書。讀書當然比看稿子更多愉悅,一是可以自由選擇,二來快慢由心。從感覺上說,放縱身心來讀一本書,猶如一次暢遊,琳琅滿路,悅目賞心。一旦開始閱讀,別的便都不願想了,雜事不想,連寫文章也不想。不願意從那種書香氤氳的氣息中脫身出來。別人寫的書那麼好,又何必再搜腸刮肚閉門造車去拼湊出一點淺薄貧瘠的文字。

最近集中讀的書有兩本,一本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一本是陶淵明集。經過這幾年散漫無紀的亂讀,我與田先生一致得出的結論是,各個專業的教材類圖書最好讀,最有益,以此爲線索,再讀相關的書,最容易看得分明。所以,每次想起了解某個問題,我總會先買“史”“概論”,再買原著。家裏有的文學史、哲學史、心理學、邏輯學、新聞傳播、社會學、政治經濟管理學的概論等,田先生也都陸續翻讀,自感獲益匪淺。我倆都不是專業的讀者,讀書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和計劃,純粹是興之所至,讀一點入門。

當然,想起讀教育思想史是有了孩子以後的事。現在市場上給家長看的教育類的書多如牛毛,努力地閱讀以不讓自己顯得太沒文化的家長也比比皆是。但我覺得讀什麼都不如先看看歷史上的教育思想更爲有益。瞭解古人的思想如撥雲見日,現實中的許多亂象自然煙消。而且,古代思想家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他們的想法、觀點和做法,總會一次次令人歡欣、驚奇。這次閱讀中,敬佩於福祿培爾關於幼兒教育的思想,立刻買了他的著作。

讀《陶淵明集》則是從夏天時就想開啓的一件事。

2021.12.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