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宋·苏轼

余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岭海之境,去吴地绝远,僧契顺所以慨然暴风霜、披瘴雾、举万里将书而至此绝域者,徒以心怀切慕,于己身,曾无所求。斯举视之今世何如哉?则往往征以酒食,逐以游戏,言之凿凿,何曾及义?至酒酣耳热际,又恨不剖肝胆以示,甚而激切至于泣下,矢不相负云云者,屡矣。一旦入穷途,则惧为牵累,避之唯恐不及,指天誓日之状犹见,然觌面若不相识,比比而皆然也,又遑论如僧契顺者身犯死境、以过故人之举?读之,讵能无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