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评论当成小作文

刷了1个小时知乎,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意外发现史记和族谱上的记载相悖,应该相信谁?

评论1:现在的族谱一多半都是九十年代现编的,通红崭新,比一半知乎用户还年轻。

评论2:我上初中的时候,某一天夏同学从揹包里拿出崭新的族谱,给大家吹牛b。我清楚的记得,第一页写着夏禹,最后一页写的他,无知的我当时是特别羡慕。

评论3:孔孟两家也信不得,几千年了,我们院长(孔)和我们一个老师(孟)都是令字辈的,几千年不差辈,我们村里的都一堆七八十的叫十几岁的爷爷奶奶,这孔孟两家计划生育搞的比国家都好?

评论4:古代贱籍“还为凡人”的,都要改姓为原主人的姓,因为同性不婚,怕主人的后代找到这下人的后代结婚,导致尊卑相犯。还有朝代更迭,为逃避杀害,改姓的那可是一大一大批的。

评论5:族谱其实是一种以认祖归宗之名团结族人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提供一种身份认同。所以祖上如何可能真不大重要,编个牛逼的谎让吾辈与有荣焉然后服从宗族可能才是族谱的本来面目。

评论6:每个新生儿入谱交100还是300。交300。十个人就是3000,如果你们村人同姓人多,说不定过几年从你们手里就弄出30万。

感觉这个问题提的很妙,带给我一些思考。

1.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族谱可以跟史记的内容相悖,概率上就不可能。到底哪个靠谱,相信谁,我相信提问者内心已经有了答案。

2.从族谱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名字,家族这种身份认同与人的社会心理以及社交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走得更远就要靠族谱啦。

3.利用人们的心理认同需求,修建族谱可以作为生财的一个门路。

4.除了族谱之外,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姑表甥姨之类亲戚关系也面临即将消失的风险。伴随着虚拟社交的发达,亲戚,宗族等过去团结抱团的群体及互助作用,也在逐渐变成弱连接甚至零连接。

我姓金。那源自哪里呢?好奇宝宝上线啦。搜狗用起来。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

2.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䃅,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3.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吴越国刘氏一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

从这些信息来看,给改了好几次姓,这样传下来的族谱确实不靠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