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善最樂,讀書便佳。

1942年的一個深夜,弘一法師預感自己大限將至,便把自己的親傳弟子叫到身前,一字一句的叮囑道:“給我裝龕時,一定要在四個角落都放一隻盛滿清水的碗。”弟子雖不解但還是點頭答應下來,沒過多久法師便安然辭世了,只留下“悲欣交集”幾個字。

據說弘一法師去世後,在火化完成時,衆人發現了他留下的1800多顆色彩各異的舍利。弟子在他龕周的四個碗裏發現了許多小蟲,它們因爲有了這一碗清水避難,纔不至於落得飛蛾撲火的下場。


弘一法師就是李叔同,李叔同出生於天津鉅富之家,前半生享盡世間繁華,是著名的教育家、書畫家、音樂家和戲劇家,人到中年拋卻半生繁華出家爲僧,後半生青燈古佛,成爲一代大師。


李叔同出生時,母親17歲,父親71歲,據說當時有喜鵲口銜松枝送至產房內,於是衆人相傳這是佛賜祥瑞,此子必有不凡。李叔同將這根松枝一直帶在身邊,相伴他走過曲折又神奇的一生,終生不離。


15歲他寫出名句“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初看詞句,這是李叔同成才的名片,也確實使得“麒麟才子”揚名一方。


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南洋公學,成爲蔡元培的得意學生。


李叔同在杭州師範學校,最有權威的卻是教繪畫的李叔同,因爲他凡事認真、嚴肅,學生們都很敬重他。


學生豐子愷曾這樣評價李叔同:“凡做人,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這世間已很偉大,像老師那樣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來,十分少有。”


不僅漫畫家豐子愷是李叔同大師的學生,國畫大師潘天壽、音樂教育家吳夢非、書畫家錢君陶、著名音樂家劉質平、畫家李鴻粱等都是他的學生,難怪後來有人說,李叔同的學生撐起了民國文藝界的半壁江山。


朴樹那首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詞就是他寫的,他還是著名畫家徐悲鴻的老師,也是教育家豐子愷的老師。


看似普通的一個高僧,沒想到深藏不露。


只是,他出家苦了2個妻子。

大房俞氏和他有2個兒子,二房雪子是日本人,是當初他留學時遇到的,倆人生活了很多年。


這兩個女人,曾在寺廟前長跪不起,要和他見面,可他一句話:施主回吧。就把人打發走。


看到這裏,是不是覺得他很無情,很冷酷,很無理取鬧。

他說過一句話: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該走的時候就走,不要無謂壓抑自己。


所以,他放下了!


拋妻棄子皈依佛門,是薄情寡義還是自私自利?關於這樣的非議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很多人看到他寫給妻子的信才豁然開朗:


“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意,是爲了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時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的!我們要建立的是未來光華的佛國,在西天無極樂途,我們再相逢吧!”


原來,他並不是自我逃避,而是他將對妻兒的愛昇華到了普度衆生、大愛天下。


佛曰:衆生皆苦,爲什麼會苦?因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放不下!我們的慾望與得到永遠有距離。那麼作爲普通人我們如何遠離痛苦、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弘一法師給了我們答案:他在《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一書中給了我們啓示。


裏面,弘一法師說過三句讓人大徹大悟話:“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這三句話道盡人生真諦。


識不足則多慮:見識不足,就會胡思亂想,沒有安全感,要多充實自己,纔不會焦慮。


威不足則多怒:威德不足,難以服衆,發脾氣會暴露自己德行不足,真正有學問的人,是謙卑和平易近人。


信不足則多言:信用不足的人,會費盡口舌去討好人,其實是沒用的,先守信,纔會有信任。


他告誡人:爲善最樂,讀書便佳。

真誠善良的品質,讓人快樂,讀書讓人幸福


前半生是李叔同,後半生是弘一法師,橫跨半個藝術圈,繪畫,寫作,詩歌,音樂,篆刻,歷史,教育等,幹啥啥行。


讀他的文字,就像和他聊天一樣。

林語堂說:叔同是我們這幾個人,當中最有才華,也是最奇特的。


高傲的張愛玲,在李叔同面前,竟然謙卑的像個孩子。


俞敏洪以弘一法師爲榜樣,有大境界和大格局。

他曾經坦然地回答過魯豫的問題,表示新東方遲早有一天會沒的。

新東方一直留有一筆錢,誰都不能動,預防有一天新東方如果倒下,要退還學費和支付員工薪酬。


如今,弘一法師已經不在人世,但他的言行論述卻被記載保留了下來,現在看來,那些文字,就像山澗清泉,冬日暖陽,讓人讀後不僅會心一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