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股侍君的介子推为什么会没有好下场?这是给直男直女的忠告

狐偃、赵衰、介子推等都是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的随从,在流亡的路上,赶车的头须把重耳所带的金银细软等物席卷一空,逃回了晋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是却害得重耳带的一群人风餐露宿,要在荒地里找野菜充饥。

有一天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几尽昏厥,只想喝一口肉汤,但是荒野之中,找到能果腹的野菜都实属不易,又能到哪里去给重耳找一碗肉汤?

但是看到重耳奄奄一息的样子,大家又都分外着急,这些随从之所以能够跟着重耳出来流亡,就是想着以后重耳能够重归大位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做个功臣,获得高官厚禄的回报。

如果重耳饿死在荒郊野外,这些跟随的从人也只能作为罪臣一直在国外流亡,永远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了。

当大家都在忧心如焚的时候,平时一直不声不响,常常隐于众人之后的介子推突然不知从哪里端来一瓦罐肉汤,过来献给了重耳。

重耳喝了这罐肉汤以后不禁精神大振,这时众人才奇怪介子推能从何处弄来这肉汤,仔细查看,才发现介子推大腿渗出血迹,这才知道原来介子推是割了自己大腿的股肉,给重耳煮了一罐肉汤。

重耳自然是被感动得无以复加,原本寡言少语的介子推很少被他关注到,现在介子推竟然能割了自己的肉来为他续命,他自然明白这样的忠贞之士到底有多么难得,所以当时就发下誓愿,如果以后能够重回晋国登上大位,他一定不会忘了介子推的大恩。

然而时光匆匆,事情总在千头万绪的向前发展,重耳最后确实不负大家的期望,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登上了大位,成了新一代的国君。

然后曾经的随从像狐偃和赵衰们,也各出奇计,争功讨赏。

而曾对重耳有过大功的介子推很不屑于和那些不择手段讨功的臣子们为伍,竟然为了不再与这些人有见面的机会,回家收拾了简单的东西,带着老母远遁他乡。

而重耳也完全忘记了这么一位与他有大恩的人,他半生漂泊,好不容易六十多岁了才登上国君的宝座,这一切来得太不容易了,他沉浸在来之不易的幸福里,还怎么会记得当年差点被饿死在荒郊野外的事情呢?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介子推的性格,是不是如假包换的钢铁直男?

如果让你与忠心耿耿,关键时刻可以用命救你的介子推做朋友,你愿不愿意?

我想你未必会喜欢与介子推做朋友,哪怕关键时刻他可以拿命来救你!这是为什么?

是不是介子推虽然中直,但是这种太过中直的人不仅不会说好听的话,看到你的问题,他可能还会完全不留情面地指出来,他是一心为了你好,但是你能接受吗?

事实上很多人是很讨厌这种所谓的直人,而这样的人偏偏在现实中占大多数。

比如说一般父母对孩子就是非常中直的态度,看到孩子有问题,就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不仅说,还会喋喋不休的说。

结果说来说去,孩子的问题不仅没有改掉,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或者还有一些夫妻,互相也很中直,从来不屑于给对方说好话,结果实事没少做,却互相一点对方的好处都没有记住,以至于日子里互相的怨恨和不满越来越多。

老子说:“曲则全,洼则盈。”

看看历朝历代那些皇帝为什么会被奸臣骗得团团转,就是因为奸臣会说好话啊!

但是奸臣一般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你要会学,就要学奸臣的态度,可千万不要学奸臣的心地啊!

古代的铜钱都是外圆内方,之所以铸成这个样子,就是提醒人要做一个内心中直,外表圆融的人。

就像学佛,佛也教你要学着说好话,做好人。

因为真的很少有人会有很强大的心态,能接受别人任何方式的提意见。

要不为啥历史上只出现了一个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而再不会出现第二个了呢?

由此就可以知道虽然大家都懂得忠言逆耳是为了自己好,但是真正能接受的却少之又少。

所以今天也有很多朋友会抱怨说,我老公或者是我老婆就是直男,或者是直女,从来不会说好听的话,也从来不会说服软的话,让人觉得特别心累。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就是你可以先学会不要那么直啊!

当对方还意识不到自己那么直的伤害时,你可以向对方表演圆融的态度,你可以先学着赞美对方,欣赏对方,让对方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这样对方也才能渐渐融化,学会欣赏和赞美。

否则你觉得对方很直,自己也不屑于改变,也很直,那就会两直相遇必有一伤。

家是每个人最好的修炼场,在这个修炼场里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改变问题,不仅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而自己身处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和谐美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