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不好戀愛的原因在這裏…

來訪者講述:我28歲,基本沒有談過戀愛,我不是沒有過追求者,只是很多時候,我無法委屈自己愛上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我更無法親口告訴他們,拒絕的理由是什麼?所以我只能逃避或者用來裝傻的方式來處理。我也不是沒有談過戀愛,不過也僅是談了幾天就匆匆結束了,因爲我知道我無法欺騙自己更不能欺騙別人。我還嘗試暗戀過幾個人,但始終也只是放在心裏罷了,有時候我清楚,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更何況得到了,我又怎會清楚自己有沒有能力讓這段感情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所以我乾脆委屈自己,告訴自己,一個人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這樣的感覺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像我的這位來訪一樣,選擇一個人一輩子。因爲世俗的壓力或者孤獨,終究向現實低頭。

問題出在哪裏呢?

愛的類型

現在社會上的愛情有大致以下三類:

神聖之愛:一味強調崇高,痛恨不純潔,將對方神話的愛,也叫做柏拉圖式的愛情;

動物之愛:性衝動驅使下的動物式的愛,海王就屬於此類;

繁衍之愛:爲了延續香火希望將自己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的生物學的愛。

而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爲,這些類型的愛都是被動墜入的愛,而他認爲愛是需要培養的,是可以在意志力的作用下從無到有慢慢培養起來,這也就是爲什麼愛那麼難的原因。繼而他提出,我們必須思考既不是神性又不是動物性的“人類之愛”。

愛他人比被愛更難

簡單說就是獲得他人的愛難,但去愛他人難上加難。被他人愛是自己無需努力就收穫了愛,而愛他人是需要自己去付出、去學習、去擁抱對方,而很多人並不具備這種主動愛別人的能力。

最近熱播的韓劇《現在,正在分手中》女主角恩英,因爲感情受傷封閉自己的心,徹底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不具備愛的能力的人,但她是有愛的能力的,所以當男主角愛她時,她不再躲避,而是勇敢的去面對。

因爲愛是由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但是我們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會我們如何愛,我們最初從爸爸媽媽那裏看到的愛情的互動,這種愛的互動是否幸福,直接影響着我們長大後對愛的理解。

你爲什麼會愛一個人?

爲了幸福。而幸福是貢獻感。我們都只有在感到“我對某人有用”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麻煩的是,我們並不知道我們的行爲是否真的對他人有用或者說不知道什麼時候對他人有用。這時貢獻感就變成“如果我們擁有‘我對別人有用’的主觀感覺就足夠了”。

爲了獲得幸福的愛情,就應該讓“自我”在感情中消失,讓“我”變成“我們”。因爲愛就是從自我中解放出來。在《現在,正在分手中》,我們會看到恩英這樣一個冷靜幹練和現實主義的女強人,甚至覺得男人只是刺激她給予緊張情緒的東西的女主,最後在愛上男主角後,思考問題時會變成“我們…”這樣的思維模式。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當今社會,很多人戀愛談不下去,婚姻走不下去,都是“自我”的思考方式。例如“你是我的…”“我的房子、車子、票子”“你的爸爸媽媽”分的很清,吵得很兇,最後分手。

愛的勇氣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人在意識上害怕不被愛,但事實是無意識中懼怕愛”。比如我們常常覺察到對方好意的時候,纔敢去注意對方並追求對方,這種需要“被愛的保證”纔敢喜歡的愛,太被動太不夠自立。

如果你經常不懂愛,懼怕愛甚至迴避愛,那你缺乏愛的勇氣。愛和勇氣密不可分,主動去愛,不管對方如何看待自己,只是去愛,只管去愛。你必須正視並更新自己隱含的兒童時期的愛的方式,不可以被動的等待愛自己的人出現。

愛的勇氣就是獲得幸福的勇氣。它是一種信念行爲,只有一點點信念的人就只能愛一點點。愛也是自立,是成熟,因爲如此,愛非常困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