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晉-4】在“紅房子”的日子

“紅房子”是1970年代中後期我鄉一所社辦高中的俗稱,因那學校教室就是一座用紅磚蓋的工字形房子,據說是1958年“大躍進”時產物,後來做了學校教室。

我母親就在“紅房子”任語文老師。其時,我已在我們縣的最高學府——滿城中學讀高中了。

我是在夜借村的學校,那時稱四新學校初中畢業考上滿中的,父母那時在夜借村南邊的鄰村沿村教書。大約是升高二前暑假吧,母親就到“紅房子”教書了。因而,那個暑假我就在“紅房子”度過的。

“紅房子”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只是在相當於圍牆的地方種有許多楊村,向四周望去,南面就是公社的所在地大冊營村和大冊村,中間是田地;向西望去也是田地和較近的一個村子,應該寫作村名是崗頭村;向東望去有田地、小孤山和蘇莊了;向北望去有田地、山脈和我的祖籍鄉村上紫口,總之是一派田園好風光!

“紅房子”是教室,教職工住的宿舍,就是其東邊的前後兩排矮平房,據說原來就是大隊的牲口棚,稍作清潔粉刷後改成老師的宿舍了。我們的家就在後面一排的其中一間,是爲非常簡陋的。不過那時倒不覺得,是充滿陽光的小院落,屋前就是小菜園。

最讓我感到愜意的是,與這“紅房子”緊挨着的,是一條寬有十來米的由西向東流向的大水渠,源自龍門水庫,水渠兩側也都是高高的大楊樹,是我讀《白楊禮讚》時的理想想象境地。也就在到這“紅房子”處,水渠上有一個涵洞橋,站在橋上,可以望着滾滾的、清清的渠水向東流去,渠水與搖曳的棵棵楊樹相影襯,甚是一種心曠神怡的美妙景觀!

一日上午,我站在涵洞橋上,發現逆水而上的許多泥鰍,連忙跑回家自制一個魚網兜,開始了我的快樂的逮泥鰍。將近中午,便逮了有2斤多泥鰍,父母和妹妹、弟弟都很高興,終於可以改善一下生活了!那時還是貧窮的物質匱乏的歲月,有此魚喫,誰都高興的。

記得奶奶那時還健在,從家鄉村裏走五里地來到“紅房子”看望我們,全家人在一起拍了一張合影,黑白照片的。這張照片,是奶奶在世時和我們一家人唯一的合影了。

今天,“紅房子”早已不存在了,似乎那滾滾東流的水渠,還有那些大楊樹,也都不在了,京昆高速公路好像就是在那裏穿行通過的,大冊營、大冊、崗頭、夜借、蘇莊和我的故鄉上紫口等村落,由於造紙工業的四十年發展,也近乎連片成一個工業重鎮了,所製造的衛生紙,也是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了。

但我,依然記念、懷戀那綠楊與“紅房子”相映趣的田園風光的日子,儘管回不去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