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93』“習慣”的考古

人生,乃習慣所成就,無論庸碌還是傑出,均此一律也。倘若讀讀古史,看看而今,這個“定律”是沒有人可以扳倒的。

《國語•魯語》言:“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撼而後即安。”讀此,我以爲這是古往今來成就人生傑出的一個“鐵律”

如果將此以當代大學生而論,就是早預習,白天上課聽講,晚上覆習,睡前日記省思,明確一天的“功與過”之後纔可安寢。這看似簡單,似乎人人可爲,其實不然!大學四年,能夠每天堅持不間斷嗎?四十年如一日始終不變嗎?一輩子均能如此嗎?

先說“朝受業”。每天早上幾點起牀晨讀,纔算“朝受業”?晨六點與七點半,時間差距即一個半小時吧?內容差距呢?專心背誦英文經典篇章與一般晨讀又會有所差距吧?方式方法不同,結果或效果上的差距更大吧?

次說“晝講貫”。同一課程內容,“北大講”與“一般院校講”有分別吧?學生如何對待這“高差”呢?倘若不是“身在一般院校”而以“北大精神”拼讀,怕是這差距要一輩子了。僅此一例足證,其他則各人深思了。

復說“夕習復”。複習,是簡單重複還是“溫故知新”,這差距也大了去了。若非“發現之眼”,恐“習復”是不會高收益率的。

後說“夜計過”。非尖銳地在“數量”與“質量”上“自我批判”,怕是這“計過”不會導致跨越式提升了。“讓自己過得去”則更是無多效用。

如此簡析後,我們可以斷定:古往今來學問與功勳卓著者,往往都自有一套成就自我的方法,特別是“卓異習慣模式”,“魯語”者不過“底板”。青年學子、青年才俊若成就自己人生傑出,非自創一套使自己非凡的“模板”不可,這他人不能代替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