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傳奇之桑黛篇》:如果上蒼亦偏私有情

(文|亦濃)

孟婆常想起明帝與她說過,“情深不壽、太上忘情”。

在母親與丈夫拔刀相向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從高臺一縱而下,帶着腹中胎兒,從此脫離喧囂紅塵,墮入鴻蒙冥界。

紅塵苦,不想再入,於是,冥界又有了一位現任孟婆,美麗清冷,不苟言笑的孟婆桑黛。

01.如果上蒼亦偏私有情

某一天,一位新鬼婆婆來到冥界,聽到了牛頭馬面對小鬼們的胡言亂語,信以爲真,跟隨來到了孟婆面前,想要用魂飛魄散福報散盡與孟婆做個交易,以便能夠利用換得的一年壽命去了卻憾事。

當然,這僅有的一年壽命,須得孟婆隨行協助完成。

錢婆婆所說不過是世間家常,是爲了達成尋找被賣女兒並尋求諒解的心願,孟婆雖然並未聞之情動,但想着既然婆婆寧願魂歸忘川也想了此心願,不如就滿足了她,福報不多純粹助鬼爲樂吧。

孟婆遂面見冥帝,說明原因,預備隨婆婆下界還願。

話不多說,凡此種種。最後,冥帝淡然笑曰:“《道德經》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這就是大善無情,你可知何爲大善無情?”

孟婆懵懂不言,書中於是就借冥帝講了一個故事:

陳國太后死後,來到冥界判官府邸,說自己一生喫齋唸經不殺生,是善行之人,來世必定會投胎官宦富貴人家。

但是判官看完她的因由薄,卻明明寫着只能投身小農之家,太后不服,於是兩人便爭執了起來,冥帝和墨恰好路過,便進去判官府看個究竟。

太后生得倒也慈眉善目,不像那種心腸歹毒之人,冥帝不解,便細細地查其因由薄,想看看她到底有何緣故以至於投胎不靠譜等。

原來這位陳國太后幼年時曾跟隨母親到居住地附近的北山,去探看北山中的麋鹿這種靈性的動物,幼小的太后很是喜歡,但麋鹿經常遭受叢林中的野狼的攻擊,母親後來便不帶她去了。

年幼時,因爲她的聰慧貌美屢屢遭受哥姐們的嫉妒和打擊,而身爲姨娘的母親身份卑微,縱然心疼也無他法,每每代她受過。

後來她因爲貌美入宮,繼而賢良淑德之秉性深受皇帝寵愛,但家鄉的母親卻於某天深夜突發急症猝死,她未曾見到最後一面至此成了過不去的心結。

誕下麟兒之後,她母憑子貴,再後來,兒子得貴人相助被擁立爲太子從而最後得以繼承皇位,她也苦盡甘來,成爲太后。

某次皇宮大慶之時,1000多人食用鹿肉,以補陽氣,她看到盤中的鹿肉之時,情不自禁觸景傷情,憶起兒時種種,陛下見太后傷感,問明緣由,便命令將士射殺那片森林中所有的野狼。

一年之後山上再無一隻野狼,幾年之後太后也得以善終,卻不知在她死後,山林裏發生的慘相。

因太后一念仁慈,殺光了所有野狼,沒了天敵,鹿們便安心地成長繁殖,10年間繁殖成了龐大的鹿羣。

鹿羣喫光了北山上所有可食之植物,其他弱小的草食動物也開始因爲糧食不足而大量死亡,到後來鹿兒們也大批大批地餓死,不甘忍受飢餓的鹿羣開始下山騷擾百姓、毀壞糧食,導致民怨沸騰。

皇帝得知此消息大駭,聽從大臣們的建議,從邊境捕獲了一批野狼,重新投放北山。

短短三年北山植被重新煥發生機,衆多弱小的草食動物也得以留存,甚至連鹿羣都重獲新生。

陳國太后得知此中緣由,行了個禮便靜靜地隨着牛頭馬面去了奈何橋,安身投身下一世小農之家。

如若上蒼也偏思有情,似那陳國太后般偏愛某一樣動物,最後結果卻給動物本身和其他動物帶來更大的災難。

所以天地之看似無情,其實卻是天地之大善,這纔是真正的善。

其實,用現在的眼光來說,這不就是“生態平衡”嗎?

陳國太后一念之仁,皇帝心疼母后,卻也因爲不懂得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人爲去幹預,導致平衡被打破,造成不良後果,幸好聽從諫言及時止損,避免了民怨升級國家動盪。

婦人之仁,不過是見識有限導致的目光之短淺吧。時至今日,若陳國皇帝有機會也學點兒生物常識就好了吧。

但其實也不盡然,很多利慾薰心之人,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還少嗎?

不是不懂,是利益趨向,導致了大肆殺戮野生動物,導致很多品種的動物滅絕,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最後被反噬的是人類自己,也可說是因果輪迴,蒼天饒過誰。

02.佳偶良緣,人生亦難言圓滿

再說另外一個小故事,講的是由報恩而來的良緣。

李姓船工有妻有子夫妻恩愛家庭幸福。某日,行船江中,遇大風,船舷附近抱着孩子的婦女被吹落江中,李船工跳入江中救人,最後只救出了婦人的女兒,而李船工在二次準備救婦人時與婦人一起喪命江中。

得到消息後的船工妻子李氏悲痛欲絕準備自殺殉夫,兒子的啼哭卻令她清醒,趕緊抱起兒子哺乳。

後來母子倆相依爲命,兒子十歲那年,李氏忽染重病差點撒手人寰,李氏於是夜夜到道觀爲兒子祈福,希望兒子不要孤苦無依。

道觀內一位隱居道爺,感念李氏一家爲救人導致的後來種種,於是爲李氏施了一個法術,李氏因而身體好轉,繼續撫育兒子長大成人。

光陰流轉,又一個十年,李氏兒子長大成人,飽讀詩書,成爲遠近聞名的才子。弱冠之年,一位劉員外登門爲其女求親。

細問之下才得知,該劉員外就是當年落水女嬰的父親。

劉員外當年也是一屆窮秀才,在鄉里教書,夫人生女後想回鄉探親,他因教書脫不開身,就讓夫人帶女兒肚子回鄉,不曾想此一別竟成永訣。

妻子回程途中遭遇水難,幸好李船工救得女兒性命,因爲當年太窮無以爲報,埋葬夫人後就帶着女兒去北方闖蕩。

他此後棄文從商,十年之間,家境漸漸富裕,衣錦還鄉之時,打聽到了恩人的情況,就帶着女兒和豐厚嫁妝風塵僕僕趕來欲結秦晉之好。

李氏也自覺自己命不久矣,就催促兒子儘快完婚。

後來,李氏的兒子也高中榜眼,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安康。

但其實其中也發生了一些曲折的插曲。

李氏在兒子十歲那年命懸一線,道觀裏的隱道爲她施法就痊癒了?

兩家締結婚姻之後,李氏怎就知道自己即將壽終正寢?

兒子又做了什麼舉動延續母親壽命?後來發生了什麼?

這些在《孟婆傳奇之桑黛篇》將爲愛聽故事的我們娓娓道來。

正如書中所言: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世人總想着諸事完美,花好月圓,卻不知“慧極必夭,情深不壽,過剛易折”的道理,一意逆行倒施,易遭反噬。

“曾醒驚眠聞雨過,不知迷途爲誰開,人活一世,掌握小滿的尺度,才能活出人生的大圓滿”。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情定三生,亦難求人生圓滿。接受缺憾之美,殘缺的人生也未必就不美好。

03.情天恨海之孟婆桑黛

珠玉綴環流光溢彩,但璀璨的依然是孟婆桑黛的前世今生之傳奇愛情。

桑黛之母是落敗帝國之長公主,國破之時,君王自刎,長公主不忍國民遭受荼毒,不得已率舉國投誠,委身於勝利國之股肱之臣,後生下一女取名桑黛。

但國仇家恨長公主卻一刻也未敢忘,時刻牢記養精蓄銳忍辱負重靜待時機一雪國恥,卻不曾想女兒桑黛愛上了國王成染,也就是當年率軍破城的叛軍之首……

遊離於國仇家恨的愛恨情仇,如何能夠善始善終?

主幹的愛情故事一如既往地千迴百轉、曲折動人,令讀者手不釋卷不忍卒讀恨不能一睹爲快一飽眼福,趣味性、可讀性強。

孟婆桑黛爲了陪錢婆婆還願在人世中經歷的種種,期間接觸到的一情一景,皆能夠引出一段故事或典故或一個知識,一步一精彩,一曲一通幽,穿插着一些似乎耳熟能詳的知識點,頗有收穫滿滿之感,作者知識之廣博亦由此可見一斑。

大千世界芸芸衆生,一世爲人,誰也擺脫不了一個“情”字。

然,情之一字,最是傷人,情事各異,結局大同小異,被傷害的往往處於情天恨海、萬劫不復之境遇,紅塵阡陌,往事隨風,情分卻不能亦不想忘懷,熬忘情水之孟婆亦然。

“往事糾葛,亙古無息”。彼岸花開有誰在,三生石旁奈何橋。孟婆熬湯,忘卻一世情。橋畔陰風習習,蔓珠莎華熱烈奔放,誰可撫我憂傷?

慧極必夭,情深不壽。人生之美恰恰是缺憾之美。細想想,所有的情愛不過是人生幻境,要充實地努力地度過一生,但不可過於強求,珍惜擁有的,放棄無用的。

書中故事不勝枚舉,喜歡的可入手本書,定不負所望。

04.作者簡介

作者李莎,希達工作室創辦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研究學者。

曾出版著作:《直覺力:讓人生經驗轉化爲選擇的能力》、《焦慮心理學》、《在難熬的歲月裏,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從所出書目可見,作者不僅文筆優美,對於心理描寫也是其獨特風格之一。

聽故事、說心理,好書值得品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