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問:看書的時間從哪來?

熟悉我的小夥伴都知道我持續700天每天閱讀3小時,所以前些天有一位羣友問我閱讀時間都從哪來?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看書的時間從哪來?

一、從心中來

首先有沒有時間做某件事跟我們如何看待這件事有關,跟這件事在我們心中的重要性有關,也就是一個價值排序問題。

之前看過一句扎心的話,你不是沒有時間看書,只是看書這件事對你沒有那麼重要。

因爲如果一件事跟喫飯睡覺一樣重要的話,你一定會擠出時間來做這件事。沒有人真的忙到跟古代皇帝一樣日理萬機,總能夠抽出來的。

我平時也是有工作的,上班的時候也非常忙。但是閱讀對我來說實在太重要啦,簡直可以用改變命運來形容啦。

所以,想要有時間看書,第一步是要打心眼裏覺得看書這件事重要,且在你的價值排序裏,排名很靠前。

微信有置頂功能,其實我們一天的時間也有置頂功能,我就是我閱讀這件事“置頂”了,所以一有時間我就閱讀。

二、從早起來

對於像我這種既有工作,又有家庭小孩的人來說,能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其實非常不容易的。

很可能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帶娃,所以想要有自己的學習時間,且是大塊時間,只能從一個地方來,那就是早起。

因爲早起那段時間,沒有人打擾,還沒開始工作,老婆小孩也還沒有醒,這段早起時間是最好的看書時間。

比如拿我自己來說,假設8點半上班,那我就6點鐘起來,也不算太早,但是除去喫早餐通勤時間,在上班之前我可以沉浸式學習1.5小時。

另一個時間就是晚上下班以後,等小孩睡着了,如果還有時間,還可以看書1.5小時。

這樣基本上就能保證自己每天看書3小時,但是大家沒必要每天看那麼久的書,我是因爲極度渴望學習,極度渴望成長,所以我對自己比較狠。

我們普通人其實每天能夠抽出1小時拿來看書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一年365天,累計看書365小時,假設一本書要8小時看完,那一年也能看完45本書。

據海外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閱讀21本書,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閱讀17本書,而我國平均每人每年閱讀5本。

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爲64本,所以猶太人這麼聰明,這麼富有,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如果你能保持一年看書45本,我相信你已經跑贏95%的同胞。


三、從碎片時間來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

其實,看書時間也是可以擠出來的。

每天都用一大段完整時間來讀書,對現代人來說太奢侈、太難做到。我們的時間常常被各種事情切割得支離破碎,等車、排隊、等朋友、等孩子、候機……

細細梳理,每天我們都有太多的碎片時間。通常我們都會掏出手機,一遍又一遍地刷朋友圈,大羣小羣裏跟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兩句,或者刷刷抖音短視頻,這些都沒有太多營養價值。

所以,不如閱讀吧,這纔是爲你補充養分的方法,看一篇公衆號裏的好文章,或是打開微信APP,看上幾頁書。碎片時間雖然瑣碎,但集中起來要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

我用了一個叫“時間塊”的時間管理類APP,將一天二十四小時裏的每個小時畫成四個小格子,也就是將時間分成十五分鐘一個單位。

用了這個APP我才驚訝地發現,一天下來,十五分鐘以上、半個小時以內的空閒碎片時間加起來多達數小時,而通常都被我以看手機、磨蹭的方式用掉了,如果好好規劃一下,其實是很寶貴的時間資源。

碎片時間都短而零碎,但也正是因爲這種特點,反而會對閱讀造成一種緊迫感,讓讀書特別有效率,尤其適合那些講方法論的書、散文隨筆類的書,幾分鐘、十幾分鍾。看上一個章節,或者讀一兩篇小文,感覺挺充實的。

美國教育家賀拉斯·曼說過:“每天努力擠出一點時間閱讀,哪怕只看一句也好。如果你每天擠出十五分鐘閱讀,一年下來也會是不小的收穫。”

利用等待的時間看書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等待再漫長都不會覺得焦慮了。

查理芒格說過,“只要我手裏有一本書,我就不會浪費時間”,所以每次等人的時候,我都會打開微信讀書看書來打發等待的時間。

四、可以利用聽書

在眼和手不得閒的碎片時間裏,還有另外一種閱讀的拓展方式,那就是聽書,比如開車、走路、跑步、洗碗或打掃衛生時,都是聽書的黃金時間。

聽書有兩種,一種是聽原文朗讀,同樣的一本書,聽要比看效果差許多,而且還容易走神。

另一種是聽人講書,比如著名的“得到”、“樊登讀書會”,各種免費網課和付費課程,還有散佈在“荔枝FM”、“喜馬拉雅”上的各種講書,選擇非常多,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

雖然聽書效果沒有看書效果好,但是也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時間。

總結一下,看書的時間從哪來

1、從心中來,重視看書這件事

2、從早起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3、從碎片時間擠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