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建议3

有一天早上,同事说起夜里没睡好,因为看了一篇关于学生抑郁症的文章,忧心忡忡一晚上。她家里正好有一个读中学的孩子,所以她的担心是很可以理解的。父母对于儿女,一点风吹草动无不提心吊胆,心理疾病这样的问题自然更是忧虑。同事说,最可怕的是,有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父母几乎觉察不到,甚至连事事乖巧、阳光外向的孩子,也不能肯定他的心理就是健康让人放心的。

现在大多数孩子生活得幸福安逸,这是真实的;但也大多过得辛苦而压抑,这也是毫无疑问的。据同事所说,她家孩子自上初中以后,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夜晚十一点以后上床睡觉,除了体育课几乎无户外活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而体育课这样的户外活动,又每一项都以考试测验为标准,谈不上一点乐趣。像自由地跑出去找同学朋友疯玩这样的事,几乎不曾发生过。没有户外活动时间,影响视力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问题,对心理、情感的影响才是严重而深远的。这么说并不夸张。

苏霍姆林斯基《给父母的建议》这本书虽然没有谈到孩子抑郁症的问题,但他的很多论述都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至为重要。他所反复强调的一件事,就是要教给孩子劳动,让孩子接触真实的生活,让孩子体验各种情感,让他享受智慧劳动和创造的快乐。而现在的孩子最可怜的,是他几乎没有体验真实生活的机会。他学习的东西,他看的动画片和玩的游戏,包括他出去旅行看到的风景和吃到的美食,甚至是他进行的社会实践和做的科学实验,都是被过分包装和美化过的。那些东西确实都很好,很精致,却让人看不见根柢,看不出质地。那不是真实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不要因为上了学,就使小孩子的活动变得单调和缺乏主动性,这对智力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学习之初紧张而单调的记忆活动特别多(这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用专门组织的活动,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显得特别重要。儿童在学校的劳动,应该带有一些成人劳动的性质。作业间,试验田,果园,畜牧场,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应该让儿童有一种真实的感觉。
天气不太冷的话,就让十二三岁的少年在空气新鲜的室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少年和青年从自己的经验中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工作,体验到不去战胜困难,就不会有生活,这种切身体验才是使精神和劳动成熟起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那些在青少年时期就学会真正的劳动,学会战胜困难的人,才不会孩子般地天真,才会像一个成人那样去思考生活。

这话说得多么朴素多么好,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很多人已经忘记。我认识的很多家长,他们都承认,从来没让孩子干过任何家务活,包括洗洗碗,晾晾衣服这样的小事,更别说出去扔垃圾、打扫卫生以及其他体力活了。十几岁的人,要洗脚还都是妈妈打了水,试好水温,放在他的椅子前。……我想说,有些父母对孩子做的事,不是爱,而无异于是自私。因为很多人都体会过,并不只有索取才快乐,付出和给予的快乐也一样多。你每天无怨无悔地干那么多家务,不正是因为从中体会到为所爱的人付出的那种幸福了吗?而这种幸福和快乐你却不舍得让孩子体验,甚至从他很小的时候起,你就没有告诉过他,你剥夺了他从细小的日常的生活中获得成就感的权利。而缺乏成就感,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觉得自己无能,这些都是焦虑的根源。

除此之外,让孩子知道人生有多种可能,让他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步,都有退路可寻,这是安全感的来源。而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不要总跟孩子说,你只需要弄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没用;也不要总跟他说,你将来必须要从事什么职业,你只能做什么事;也不要从小就向他灌输许多成见: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得干苦力,就得扫大街,送外卖……好像那些职业都是低贱的,不是一般人应该干的。其实人生的真相并不是这样。而一旦你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这些伪命题,岂不知他以后的人生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才能去破解,去反抗。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只有一个标准,让他的人生只有一种乐趣,那么一旦遭遇挫折,他就很难进行调适,他就会觉得路越走越窄,直到无路可走。或者,他本可以从一次劳动中、从一次帮助别人中体会到的快乐、成就感,被剥夺了,被否定了,那么他就得花费更大的力气,从别的事情中去寻求这种成就感和快乐。这样就很难保证他不会误入歧途。

人生有退路,有选择,并不代表我们是要向退路上走,而恰恰是为了更勇敢地前行。我相信很多一往无前的人,他们的心中都知道自己的退路在哪里,因而更无惧失败,更能成功。

2021.12.1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