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碗,一家人

四個碗,一家人

      一

看上了一套碗,共四個,不是因爲瓷質有多好,而是因爲上面分別題了不同的字,引起了我的興趣,覺得適合我們一家四口人分餐使用。


四個碗上分別題的字是:“掙錢的”、“花錢的”、“小仙女”、“大魔王”。

碗買回來的時候,浩博自報奮勇地爭着來分配:“你們都別動,讓我來分,我來分!”家裏若有個風吹草動的,他就怕落下了。

對着碗上的字他忍俊不禁,毫不猶豫地就報出了四個碗的歸屬:“掙錢的”碗屬於爸爸,“花錢的”碗給姐姐,“大魔王”是非他自己莫屬,“小仙女”嘛,那就是媽媽了。

“只是,”他看了看媽媽的老臉,撇撇嘴說,“這個’小’不夠合適,改成’老仙女’嘛,還差不多!”

四個碗摞在一起,一家人冷暖相知。

        二

記得有一年,二年級孩子的試卷上有一道題:“說說爸爸的愛好是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寫了“上班”或者是“掙錢”。

無論是不是愛好所在,賺錢養家,是作爲一家之主的男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父在外,肩挑日月、頂風沐雨,要扛起家庭的重任。

我們家這個“掙錢的”亦特別辛苦,早起晚歸、全年無休,一年到頭披星戴月,心無雜念地打工賺錢養家餬口。

這個“掙錢的”只管掙錢,不管花錢,他不煙不酒,也少應酬,除了開車的費用,其餘全部上交“國庫”。由家裏的“小仙女”負責開支,安排一家人的喫穿用度。

一次與他一起赴喜宴,交喜金的時候,他伸手向我要錢,親友們開玩笑地大呼:“喲,你這一家之主還撈不着管錢嗎?”他置之一笑:“我纔不操這個心呢。”

屬牛的他,妥妥的是家裏的老黃牛,喫的是草,出的是力。他生活素簡,喫穿都不講究。尤其在穿上,每次給他添件新衣服,他都是說沒必要,有件衣服穿就行了。因爲從不逛街買衣服,他對於服裝物價的標準似乎還停留在上世紀,有着與這個時代不能同步的老舊與老土。

給他買件打折的衣服,他都會覺得貴,因此,我給他買來衣服都是這樣誇張地調戲:“我今天給你買了一雙鞋,花了到呼十塊錢啊!你快穿上試試。”“哼,聽你說!”他總是滿臉狐疑,也不明就裏。

雖然他對自己老摳,但是爲人處事都是比較大方,對於我們雙方老人,以及人情世事方面的付出都毫不含糊。對我和孩子更是很捨得,錢只要不花在他身上,家人買啥、花多錢他從來都不過問。

這個“掙錢的”雖然沒有給家人帶來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也都是傾盡所能,給予一家人豐衣足食;竭盡全力,護家人一切周全。

            三

古人有語,“父在外肩挑日月,母居家扭轉乾坤”,說的是男人在外挑着擔子賣豆腐掙錢,女的居家磨豆腐叫“扭轉乾坤”。

對於我來說,一間廚房就是我的一方天地,小小乾坤。這裏是仙女下凡走進人間煙火的標誌。

哪個老婦女曾經還不是個仙女?只是這個仙女當年更是仙得離譜。她雖然相貌平平,外表土氣,看上去沒有半點仙風,只是“仙”在骨子裏。

那個“仙”表現在,沒能考取功名吧,偏又像個書呆子。她素來是一味遊離於世俗之外,不諳人情世事,總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

孫同志有一身好農活,當年最受老父親最欣賞,滿意於他的喫苦耐勞、踏實能幹。

老父親曾經欣慰地對我說:“你以後跟了這個青年啊,就是下莊戶地,他也不會餓着你!”

在這樣的繁華盛世,他老人家居然會怕我以後會餓着,可見“仙女”是多麼地不適合在人間生存。

記得和孫同志“看家”的時候(我們這裏管定親叫做“看家”),他問我要多少定錢,我渾然不知市場價,就說我也不懂,多少都行。把個老母親急得,畢竟這代表着養閨女的面子,說是要價少了別人會看不起,顯不出自己閨女的金貴。

當公公遞給我錢的時候,不管多少,我還真不好意思要。拿到之後,就用那三千多塊錢給孫同志買了一輛摩托車。

結婚的時候,母親總是要我去看看村裏新婚的家庭添置了什麼,也學學樣子,把嫁妝整得周到一些,而我總是對一切不管不問,有亦可,無亦可,什麼事也不去操心。

這樣的人,說是骨子裏素心如簡,生性恬淡,其實換句話來說,就是不懂得在塵世間如何過日子。

我們結婚時並沒有自己的房子,婚房就在老人家的舊屋裏,用石灰水刷刷牆,用雞皮袋子那樣的塑料布吊吊屋頂,貼幾張靚哥美女和胖娃娃畫兒,就覺得很美了。

仙女嘛,對幸福的定義就是《天仙配》裏的唱詞:“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結婚後,我們也曾居無定所,日子也曾緊緊巴巴,但一直也都活得無憂無慮,對生活的壓力毫無感知。

作爲仙女,自然是有情飲水飽。

她知足常樂,量入而出,不知攀比也很少羨慕,沒有什麼大出息,只求從從容容地在人間走這麼一趟。

        四

說到家裏“花錢的”。在每個家庭中,無論窮富都不會委屈到孩子一點,對閨女更是。因爲當今的父母都會中一種教育的蠱,叫做“富養閨女窮養兒”。上大學的這個閨女,現在與父母交流時,信號的最強音便是那句“沒錢了”。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雖說她也算不上奢侈,但是與我們這一代人相比,也算是花錢大手大腳,絕對不懂簡樸,所以被還未曾感受到金錢魅力的弟弟稱作是“花錢的”。

那個自稱“大魔王”的孩子,在家裏雖然各種頑劣不羈,從小就是各種簡單粗暴的作,但其實他出了門就很老實,非常遵守規則。不但在學校很敬畏老師,遵守紀律,就是在路上,如果我趁車少,不遵守信號燈的指示騎車過馬路,他都會憤怒指責。

因爲新樓的樓道里寫着“禁止電動車入內”,我想要把車推到樓上,那都是不可以的:“說不行就不行!”他比物業要求還嚴格。

        五

楊絳先生在她的《我們仨》中寫道:“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她老人家的人生態度是“我和誰都不爭”,那是因爲“和誰爭都不屑”。而我們作爲平凡之人,亦沒有什麼本事能夠與人相爭。此生不求聞達富貴,只求一家人喜樂安康。

四個碗,一家人。

四個碗,盛粗茶淡飯,分享人間喜樂。

一家人,冷暖有相知,共度日月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